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家长抛开自以为是的成见,生活中,其实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时候并不多。这是因为:
1.多听话便少用脑,这是自然且简单的道理。多动脑筋,一个人才会想出很多办法,实现突破。反之,凡事听话的孩子,大脑没有运用的机会,便发展不出更高的智力。
2.听话是依赖性格的温床。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了安排,孩子只要听话便事事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软弱无力,凡事都要别人开口说,以便让他去“听”的人。想象一下,若您的孩子从小就十分听话,中学毕业后他有机会到英国读大学,环境一下子变了,身边没有了家长,还有谁会为他打算,而他还能听谁的话呢?
3.孩子出生时是没有半点自主能力的,而20年后,孩子应该充分掌握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应该每年被父母培养出大概5%的自主能力,减少5%的“听话”本能。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假如家长习惯了享受孩子听话的安心和方便,忘记了这份使命,那么孩子成人后会很痛苦,因为他什么都不会干,像个废物一样。
4.家长总是希望下一代比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如果孩子完全听话,那么孩子再好也不会超过自己。模仿一个人,模仿得再好,也就学个八成,那结果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若真的希望下一代比自己过得好,家长必须容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所以,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那么让他头脑更灵活比事事听话,成功的概率更大。家长应教会孩子去看、去听、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做出正确的决定,然后积极地执行,不管决定有无效果,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家长怎么做,孩子才会即说即行
虽然我们提倡给孩子自主权,但在现实生活里,家长难免还是会对孩子发出各种指令,要求孩子遵从。既然这样,不如找些效果好点的办法,让孩子听从你的意见。
首先,解决自身问题。一个人做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我行我素,那么家长就需要想一想:是因为听了家长的话,孩子得不到什么正面价值,还是我行我素能够让他得到追求的东西?孩子追求的东西,对家长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价值,孩子根本就不会开始行动。
其次,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屡不听命的状况,可以考虑以下方式:
1.改变处理事情的模式。也就是说,你要改变说话的语气、措辞、态度及行为。因为过去的做法已经证明无效,所以无论你怎样改变,都比重复过去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但是要记住,不要以为你一改变,孩子马上就会听话,他会多次试探你,看你是否真的改变了。
2.假如孩子没有听命于你,而是继续他的行为,而他所追求的价值是家长认同的,如看课外书、下棋、运动等,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安排适当的时间,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作为成年人,家长如果能够跳出权威的怪圈,做孩子平等的朋友,是智慧的教育方式。朋友般的相处,会让沟通更通畅,因而就不会纠结于孩子听话与否,并与孩子产生矛盾了。
小编提醒: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判断是非,学会走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