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出院前,医院都会为孩子做听力筛查,一些家庭经常会遇到“未通过”的情况,此时全家人都会为这个不理想的检查结果焦灼万分。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出生后的听力筛查的结果?家长做什么才能及早发现孩子听力问题而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孕期要注意些什么来保护胎儿的听力呢?
听力发育的基础知识
1胚胎发育
人类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中枢,内耳里面有个形似蜗牛壳的听觉器官叫耳蜗,是感受听觉后向中枢神经传递电冲动的重要器官。耳蜗的感受器在妊娠第8周开始发育,整个耳蜗在妊娠20周即发育至成人大小,听神经的发育较晚,在孕中期才逐渐成熟。研究表明,妊娠24周左右胎儿即对声音有反应,尤其是对低频声音较敏感。
2婴幼儿期听力残疾
听觉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人类感知觉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的听力则是新生儿听觉感受和语言学习的前提。先天性听力缺陷的发病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之首。在我国,每年有超过3万名新生儿罹患先天性耳聋。出生后6~11个月是进行言语模仿的“黄金时间”,而言语表达到2~3岁时方能发育,一旦错过前面的黄金时间,待3岁后因不会说话再就诊,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后期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也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
3孕前准备及孕期注意事项
耳聋的病因繁多,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准备怀孕的父母们要注意了。
遗传因素:
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能引起胎儿畸形,特别容易引起耳部和嘴部的发育不良。家族有先天性耳聋病人则在孕期就应高度重视,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做胎儿基因检查,鉴别是否为耳聋基因携带者。
非遗传因素:
①怀孕期间要注意安全用药。孕期不要服用对听力有影响和损害的药物,如镇静安眠药、抗肿瘤药、抗疟药、抗风湿药等。尽量少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已经被证实会损害胎儿前庭功能。上述有些药可以破坏胎儿内耳的感音神经组织,使听觉器官发育畸变而不能接受外界刺激。有些药物在生病时剂量用得比较大、用药时间也长,易于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如结核病用药属于这一类药,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用或少用。
②预防怀孕期间生病,特别是传染病,如梅毒、艾滋病等。还必须预防风疹,如果母亲得了风疹,有可能传给胎儿,它能使胎儿产生心脏、眼、耳、鼻等多种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对耳的听力有很大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
③此外,怀孕期不能喝酒、抽烟,避免到声音嘈杂的地方去,以免对听觉神经有损害。只要做到了这些,有一些先天性耳聋完全可避免,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④关注新生儿出生情况。早产儿、新生儿缺氧、黄疸、发热等都可能影响外周听觉和听觉中枢的发育而导致耳聋,因此医生和家长要关注新生儿听力情况。
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的流程
我国目前32个省、市、自治区均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旨在早期发现耳聋患儿,有利于早期治疗。
初筛
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进行,待孩子熟睡后,将耳电生理检测仪器的探头轻轻放入孩子的外耳道,记录结果。结果有“通过”或“未通过”两种。
复筛
对于初筛单侧或双侧“未通过”者,出生42天后,应再次进行耳电生理检查,如果这次通过了,家长可以松一口气。如果还是“未通过”,必须在孩子满3个月前转到有条件的儿童听力检测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确保在孩子6个月龄左右就能明确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