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0—1岁 > 婴儿早教 > 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2014-08-06 17:27:38 出处:乖乖网 作者:园园 移动版浏览
标签:

妈妈对策: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批评孩子。父母可以在吃完饭后,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妈妈可以耐心地和华华说:“华华,你乱搅食物会将餐桌弄得乱七八糟,这样我们就必须花好多时间来收拾,以后你要学会用勺子好好吃饭,好吗?”下次吃饭时华华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后,妈妈可以说:“你这样做才是好孩子,大家才会喜欢你。” 

确实需要批评时,要适当增加身体接触。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在批评时可以搂着它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一边指责一边适当增加身体接触,这样就能够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而且尽可能不影响孩子吃饭的胃口。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批评 

镜头4:明明是个马马虎虎的孩子,经常会忘记把自己的玩具放到哪里。这不,明明要和小朋友出去玩,可就是找不到他的小汽车,于是明明就向妈妈要。妈妈一听就生气了:“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啊,老是忘这忘那,以后这样可怎么好啊,学习上马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没等妈妈说完,明明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分析: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他不能理解批评就是为了他好,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孩子在家没有了踏实的感觉,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妈妈对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大道理总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会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不是代表孩子们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友善地批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们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难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明明妈妈说:“你把玩具乱丢,让玩具找不到家,它会难过的。如果你找不到妈妈,你会不会着急呢?”也许比讲大道理更能让明明接受。 

用讲故事的方法批评孩子 

镜头5:亮亮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这让妈妈很担心有一次,妈妈给亮亮讲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故事情节主要是:在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长得差不多,身体都是圆圆的。后来,蜜蜂每天采花酿蜜,时间一长,它的身上竟然长出了两只翅膀,能够飞来飞去采蜜了。而蚯蚓却整天躺在大树底下玩耍,饿的时候就吃些果子。冬天来了,蜜蜂酿了许多蜜,他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但是,蚯蚓却整天为了食物而发愁。有一天,蜜蜂带着自己酿的蜜去看望蚯蚓。蚯蚓远远就见到蜜蜂向自己走来,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它一头扎进了泥土里。后来,蚯蚓决定每天帮果树松松土,捉捉泥土里的虫子,改变懒惰的坏习惯。时间一长,蚯蚓圆圆的身子变得越来越细,受到了农民的赞扬。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亮亮,讲完故事后,妈妈趁机问道:“你愿意学小蜜蜂呢,还是学蚯蚓?”“当然学小蜜蜂了!”亮亮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你说说看,小蜜蜂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你以后有什么要改正的呢?”…… 

分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通过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来批评孩子,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妈妈对策: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况时,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因为,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比父母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通过讲相关的故事,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在不断地引导中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会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产生,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养,进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批评时允许孩子做出解释 

镜头6:妈妈来接花花,老师一看见她,就告花花的状,说花花又打小朋友了。因为花花确实喜欢和小朋友打闹。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就狠狠地批评花花,花花看着妈妈,欲言又止。其实,这次老师冤枉花花了,花花是把小朋友绊了一跤,但不是故意的。是两个小朋友撞在了一起,花花也差点摔倒呢。 

分析: 

当孩子受到冤枉时,父母还是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强制性地批评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虽然表面上孩子也许会不反对,但在内心里他对他尊敬的爸爸妈妈的权威已经产生了怀疑。 

妈妈对策: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批评教育子女,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言行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切不可贸然批评。要俯下身子,多和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特别是当自己没有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造成对孩子的批评不当或批评不符合事实时,那么就更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并且要对孩子表示歉意。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知道,孩子越是有困难、有错误,他们就越渴望家长的理解和体谅,渴望别人能够听听他们的倾诉。因此,俯下身子和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后,再对孩子的错误言行进行分析指正,做出适当的批评,孩子往往能够接受。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