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些教育专家曾指出:“很多中国孩子缺乏真正的勇敢教育。”这个判断基本准确。我们的很多家长对“勇敢教育”存在误解,比如有的家长总是粗暴否定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害怕的时候斥责说:“有什么好怕的?你咋这么胆小呢?”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别怕,谁打你你就打他!”还有一种情况是压制孩子好奇的天性和冒险的本能,比如有的家长威吓孩子:“胆子太大,会吃苦头的!”今天,我们要探讨如下问题:如何教孩子做勇敢者?对于天性胆小的孩子,家长如何引导他们“适度冒险”和“勇于尝试”?对于好动爱斗的孩子,家长如何教导他们把握分寸、爱护弱者、懂得自我保护又不崇尚暴力?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勇敢者。
摘掉“胆小鬼”的帽子
(安女士,32岁,高中化学老师)
当年,预产期超了7天,我儿子小宝仍然待在我肚子里。打催产针无效,我只好剖腹生产。儿子周岁前,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受惊吓状。
小宝走路说话比同龄人晚,2岁前不敢坐电动摇摇车;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烟花爆竹都让他不敢睡觉;见到装扮成圣诞老人的促销员,他会远远躲开;老远看到车灯的光,他就会立即闪到路旁的绿化带上,直到车开过去才敢动……
因为谨慎内向,所以小宝很懂得自我保护,不少家长羡慕我们:“你家孩子真是省心。”然而,儿子的这种性格也让他备受嘲笑和排斥。入园后,他明显比同龄孩子显得胆小。拿滑滑梯来说,小宝不敢爬梯子,小朋友“激将”他:“这都不敢,胆小鬼!”这样一来,“胆小鬼”的外号就被叫开了,小宝有了自卑感。我请求老师帮助他摘掉“胆小鬼”的帽子,可老师的工作重点在“对付捣蛋的孩子和维持全班的纪律”上,根本无暇顾及,甚至总是忽略小宝这样一个“不惹事的好孩子”。
我只能在家庭教育上下功夫,借鉴幼教专家和网上家教论坛里家长们的建议,帮小宝学会勇敢和自信。
首先,我与他讨论“害怕”的感觉。我们一起读《不再害怕又大又响的东西》《有时我会害怕》《害怕得直发抖》等书。故事的主人公常因胆小而备受嘲笑,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小宝了解到“天生胆小”并不是耻辱和缺陷,而是上帝赋予他的性格。借鉴绘本,我跟小宝讨论恐惧的情绪,问他:“小宝,你今天怎么大哭呢?那只是戴着灰太狼头罩的促销员。”小宝说:“它是真狼,我看到狼牙了!”我静静聆听小宝诉说他的恐惧,理解他被吓哭的原因。等他倾诉之后,我再让他看我手机上某个叔叔戴上“动物头罩”前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