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时期,身体脏器比较娇嫩,免疫机能不健全,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从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体内,造成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途径主要有
宫内感染:
孕妈咪被病毒或细菌感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胎膜早破时产道内的病原体可上行污染羊水,在宫内感染新生儿;孕早期TORCH感染可致流产、死胎、早产,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等(TORC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其中T是弓形虫,R是风疹病毒,C是巨细胞,H是单纯疱疹I/II型)。
产时感染:
胎儿经产道时,吸入或咽下含有病原体的产道分泌物或血液以及被污染的器械等感染新生儿。
产后感染:
常见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呼吸道病毒等病菌,经过皮肤、黏膜感染,常见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脓疱等。
提示:在娩出后7天内发病者多是宫内或产时感染,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病情凶险,常多系统受累,多为护理不当和环境污染所致,病原体以葡萄球菌等为主,如脐炎、肺炎等。
新生儿败血症
此病是新生儿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其发病率占活产婴的1‰~10‰,出生体重越轻的新生儿,发病率越高。怀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应立即看医生。
症状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症状常不典型,故不易早期发现,开始只是拒奶、不爱哭、不爱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定,有的发热,有的体温不升;严重者出现黄疸、嗜睡、抽搐,皮肤出现瘀点或硬肿甚至合并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预防败血症:
1.做好围产期保健: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产妇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广谱、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
2.对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严密监测,注意观察面色、吮奶、精神及体温变化。
3.皮肤黏膜护理: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
新生儿脓疮病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在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中尤其多见。传染源来自母亲、保姆或病菌污染的尿布。
症状表现:
1.常见于生后四至十天,发于手臂、下肢或尿布区以及皮肤皱折部位。
2.脓疱高出皮肤表面,由豌豆大到核桃大,疱液初呈淡黄色而清澈,1~2天后部分疱液变混浊。疱底先有半月形积脓现象,以后脓液逐渐增多,但整个大疱不全化脓,因而出现水脓疱的特征。
3.疱破裂后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上面附薄的黄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轻者疱疮局限于较小区域而不再陆续发生新疮,无全身症状;重者新的脓疱疮可发生大脓疮,伴中毒症状,并可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时应住院治疗,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5.局部治疗在无菌情况下剪除已破的疱膜,外用0.05%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湿敷或清洗疮面。疮面清洁无脓液时可外敷1%新霉素软膏。
呵护指导:
新生儿脓疮病是可以预防的,家庭护理包括:新生儿皮肤娇嫩,洗擦时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防止衣服、衣领及纽扣过硬擦损皮肤,不要穿旧的未消毒衣物;凡患化脓性皮肤病和鼻腔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人员,不能与新生儿接触,一切接触者都要戴口罩、洗手;做好新生儿皮肤皱褶处的护理,因这些地方潮湿积垢,为细菌繁殖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