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满3个月,那个曾经嗜奶如命的小宝宝突然不愿意吃奶了,这就是所谓的“厌奶期”。这可愁坏了爸妈,如何才能和宝宝一起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呢?其实,只要宝宝发育正常,家长们就可以放宽心,不妨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宝宝的厌奶期。
宝宝一直香甜而专注地吃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可是到了某一天,宝宝突然不再那么喜欢吃奶了,认真吃奶的时间减少了,甚至在吃奶时还会显得很烦躁。其实大多数婴儿都会经历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厌奶期。你很担心会影响宝宝身体发育?其实,情况没那么严重。放松心态,先找到宝宝厌奶的原因,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3时期 宝宝易厌奶
宝宝厌奶通常分为两类,即生理性厌奶和病理性厌奶,大多数宝宝属于前者。生理性厌奶通常发生在以下3个时期:
2~3个月:奶量大调整
在刚出生的前两个月,宝宝通常专注于吃奶,奶量也很正常,到二三个月大之后,喝奶量会突然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前3个月吸奶是种反射动作,宝宝对营养和热量需求也大,只要给奶就喝,但是之后就会按身体实际需要和食欲来调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会变少。
4~6个月:不再仅仅钟情于“奶”
第二个厌奶时期是4到6个月,随着月龄增大,宝宝的视觉、听觉逐步完善,对外界更加敏感,宝宝对外界越来越好奇、注意力越来越容易分散,对吃奶开始变得不专心了,只要周遭有声响、有人走动,就会停止吸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4个月之后开始添加辅食,在吃了与奶不同的多样化食物之后,宝宝很可能会“喜新厌旧”,不再只钟情于“奶”这种单一口味的食物。
6~10个月:都是长牙的错
厌奶的第三个阶段是在宝宝6~10个月左右,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宝宝在长牙。由于牙龈痛痒,宝宝往往会在吃奶的时候专注于啃咬奶嘴奶头,导致厌奶。此外,造成宝宝生理性厌奶的原因还包括,习惯了清淡的母乳,转奶时,有些敏感的宝宝不能很快适应带有奶腥味的配方奶,或者是不喜欢奶嘴,因而拒食。
8招让宝宝爱上吃奶
短期内的厌奶情况,无须过于担心,如果厌奶期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和以后的饮食习惯,因此,妈妈需要采取积极的方法来应对。
第1招 营造专心的环境
宝宝开始对外界感到好奇,喝奶若有人在旁逗弄他,或出现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声音,就会停止喝奶。因此,给宝宝喂奶要选择一个安静的、较少有人进出的房间,光线可以暗一些,更不可打开电视机,以免分散宝宝注意力。
第2招 适时添加辅食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适当添加辅食可帮助宝宝开胃。4个月左右大的宝宝,可从米粉或稀释的果汁开始,陆续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添加辅食要遵守1次加1种的原则,从1小茶匙开始,再慢慢加分量。若是有过敏的家庭史,建议喂食母乳或部分水解奶粉,到宝宝6个月大之后再添加辅食。
第3招 永远别强迫宝宝
如果不是生病的情况下,通常过一段时间,宝宝能够自己调整过来。如果强迫宝宝进食,硬把奶嘴塞到他嘴里,往往会适得其反,令宝宝产生抗拒心理,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呛着或者噎着。大可顺其自然,宝宝饿了或身体需要时可能就开始恢复胃口了。
第4招 让宝宝尝试少量多餐
若担心宝宝营养会不够,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一顿喂少一点,多喂几顿就行了,只要维持原来的总奶量即可,不必遵循既定的喂奶次数和每次的奶量。
第5招 奶嘴洞大小要合适
有时候宝宝喝奶少,可能是因为奶瓶上奶嘴的洞太小,使宝宝吸得不顺畅,因此喝的量才减少。将奶瓶灌进半瓶水,再倒置过来,注意观察奶嘴的洞,看看水是否能顺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来或滴得太快对宝宝都不好。
第6招 别随意换奶粉
看到宝宝不爱喝奶,妈妈可以试试更换别的奶粉,但更换速度不要太频繁,给宝宝一段时间去适应。如果要换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换,最好和别的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并观察一周排便状况,若排便正常,表示适应良好,此时才可以更换全新的奶粉。通常来说,进入厌奶期后,更换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
第7招 适当增加运动量
可以通过游戏消耗宝宝的体力,例如按摩、肢体活动等,当他精力耗尽、感到饥饿时,进食的状况也会获得改善。
第8招 厌奶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宝宝出现厌奶的状况,妈妈本身一定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为妈妈的情绪是很容易传递给宝宝的。因此,即使宝宝有厌奶的现象,也不要过于焦虑紧张。否则宝宝不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食,就会降低食欲。同时,注意观察一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身高、体重、智力发展等不受影响,那么问题就不大。
乖乖网爱心提示
小心病理性厌奶
有些生理的不适症状会导致宝宝厌奶,如刚打完预防针、长牙期间等,这种情形通常持续几天后即恢复正常,父母不必过于担忧。如果婴儿不只是厌奶,而且还表现出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则要注意是不是病理性厌奶。病理性厌奶一般伴随急、慢性疾病出现,如急性咽喉炎、鹅口疮,造成口腔疼痛,会使婴儿食量突然变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导致鼻塞,婴儿吸奶时无法换气,也会厌奶;还有急性肠胃炎或尿路感染造成腹痛、发烧,婴儿会哭闹不安、厌奶。因此,当宝宝厌奶时,妈妈要留意宝宝身体是否不舒服,如果还并发了呕吐、便秘、腹胀、腹泻、发烧等症状,应该立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