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宝妈妈:全职妈妈 儿子:2岁
我家宝爸有时回到家就喜欢玩游戏,不愿带宝宝,于是平日里我就常对他说:“爸爸带宝宝有很多好处的,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妈妈不能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中让老公接受并爱上带孩子。
想方设法,智取孩儿他爸
Xiaoyu159:企业职员 宝宝:1岁
我家老公平时手机不离手,加上一开始不太适应爸爸这个角色,得空就想自己玩。我就经常在老公的空间、朋友圈晒他和宝宝的合影,并配上暖心文字,制造他喜欢带孩子的假象。平时朋友来都会说宝爸会冲奶粉、会带孩子……各种夸赞。迫于“舆论”的压力,老公不得不“投降”,好好带娃。
Innha:教师 儿子:5岁
对于爸爸带孩子,要从培养孩子和爸爸的感情抓起,教孩子有事情要喊爸爸。每次洗澡,我都会跟儿子说:“男子汉要和爸爸一起洗澡,不应该让妈妈帮你洗。”一次宝爸正在接电话,我准备帮宝贝搓澡,宝贝却大声喊爸爸:“爸爸,快点,小男子汉已经准备好了,不能让妈妈给我搓澡!”
约法三章,严格遵守
逸逸么么哒:个体 女儿:4岁
老公不太喜欢孩子,所以我就想方设法地增加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感情需要慢慢培养。我们一家除了早晨一起吃饭以外,很少有机会单独相处。为了挤出时间让老公多陪孩子,我们约定回到家不看电视,孩子睡觉前,都是老公在陪她,我就专心做家务。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就只负责照相,孩子由老公来照顾。这样既增进了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感情,我也能轻松地做好我的“摄影师”。
怒目相向,方见成效
8452180:全职妈妈 儿子:18个月
我家宝爸喜欢玩游戏,下班回来就赖在电脑前。有时候自己想做点儿事,喊他照看下宝宝,如果碰上他正打得带劲,根本就叫不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冲他发飙:“儿子重要,还是游戏重要啊?那让游戏陪你过日子吧!”被我生气时的威力震慑住,老公就会“被迫”就范,乖乖起身带宝宝了。
Zaizia121:全职妈妈 女儿:13岁 儿子:3岁
老公超级不爱带孩子,一开始我选择忍让,希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宝爸学会主动带孩子,可惜我的想法错了,他对于这些压根不上心!我只有生气发火,他才会好好地暂时帮我带孩子。
一个男人的别样魅力也体现在其深厚而博大的父爱中
在西方国家,孩子的成长过程随处可见父亲的身影,并似乎形成了集体潜意识深入到文化系统里。比如德国,选择生育孩子的家庭,以2个孩子居多。爸爸下班回家,晚上8点关掉手机,把时间留给孩子,周末爸爸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陪孩子一起玩。家庭里如果妻子赚钱能力比丈夫强,丈夫就留在家庭照顾孩子,妻子负责赚钱。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孩子的养育由妻子来完成,现在很多女性负责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负责赚钱。丈夫主要负责赚钱,如果一个男人不赚钱,在家照顾孩子会被视为没出息,更有些大男子主义者把照看小孩当作是一种对男性价值的否定,甚至是耻辱。
“男人构成社会权力体系的金字塔,女人不过是这个金字塔的组成部分。”造成的结果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过度紧密,妻子在缺乏丈夫的持续关爱时,就把孩子紧紧地捆绑在身边,孩子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中既渴望分离,又害怕分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所谓的“巨婴”——爱无力。等到自己做父亲时,因为没有榜样可以模仿,或者认同这种模式,自然而然退出了孩子的成长系统。
反面例子不胜枚举,房祖名事件追溯到早期教养模式,也是父亲角色缺乏的模版,成龙去小房祖名的学校接儿子回家,却不知儿子早已升入初中。父亲连自己儿子读几年级都不知道,看似有点可笑,实则太悲哀,是这个孩子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在家庭关系中,两性分工也好,社会传统文化影响也好,根深蒂固的一些东西确确实实在影响着中国父亲在孩子成长中角色的脱离。?
我们说母亲是一颗树,早期母婴关系建立得好,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将来对人、对环境容易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父亲是另外一棵树,父爱相对而言是有条件的,更含蓄。父亲在社会化过程中,代表了社会规则,孩子通过与父亲的互动学习规则和适应社会。男孩在男性角色参与下成长,逐渐摸索出一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男人的模式;女孩在男性角色参与下成长,知道在与异性相处时如何获得并维持与异性的关系,可见父亲角色之重要。?
我想,家庭关系中夫妻双方不论谁的经济力量大,也不论谁为家庭付出得多,更不论彼此的性格差异有多大,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一个人生新课题,在孩子成长中都有各自的义务和角色。一个男人的别样魅力也体现在其深厚而博大的父爱中。但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陪伴在身边,驻扎在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