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生病期间,食欲下降,精神也不如以前,家长会尽量满足宝宝的各种需要。而过分的呵护、放纵,在孩子身体康复以后,就可能落下许多心理上的后遗症。比如,心理年龄倒退,孩子变得比以前幼稚、脆弱、胆怯。因为过分的呵护,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一次次强化。大人自己感冒发烧,会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有病,大人也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该治、该护理、该安慰,绝不含糊,精心护理不等于溺爱和放纵。要让孩子懂得:战胜疾病也需要勇敢、坚强。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同样重要。
宝宝生病后,脾气为什么会变大?
生病是重大生活事件
宝宝的性格就是在一个个生活事件中形成的,其中疾病作为宝宝生活事件中举足轻重的大事,对宝宝性格的影响很大。有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消极,没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积极,关键是他人和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可以形成一个人的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
宝宝生病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父母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使宝宝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并因此建构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镜像自我",即宝宝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镜子,从他们的反应和言行中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
什么是"镜像自我"?
研究表明,婴儿24个月以后就会出现镜像自我,3~4岁幼儿是镜像自我稳定形成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家庭环境等渠道获得"我"的地位和意义。因此,3岁前是儿童形成自我、奠定性格萌芽的关键期。而3岁前正好是宝宝疾病的多发期,宝宝通过疾病这种亲身经历,从父母非常时期的教养方式获得了性格形成的重要素材。
我们看到大多数家庭经过一场场疾病走向阳光和健康,但也有的父母在疾病面前自己先变成了弱者,总在心里向疾病求饶,替宝宝"负罪",失去了一颗平常健康的心态,给宝宝的性格打上一些特殊的烙印:疾病是一个砝码,可以换来我想得到的一切,尤其是有需要就能满足的优越感。因此,我们常听见有的父母说:"宝宝刚刚大病一场,现在变得特别娇气,有点要求不满足,就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有的父母则说:"生完病,宝宝的脾气特别大,不像以前那样乖,总想迫使大人让着他。"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父母对生活事件的态度雕刻宝宝的性格,如果你认同"性格即命运"的人生方程式,那么性格对打造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幼儿是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宝宝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多还是消极因素多,在幼年时期就左右着他的同伴关系质量、心理素质水平,其实也在左右着他一次次成功或幸福的体验。
可见,如果父母有所疏忽,疾病成了宝宝脾气转变的里程碑,里边很可能渗透一些消极性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