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三岁以前是宝宝最重要的时期。
是什么造就了头3年?这几年中,宝宝的主要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大哭和玩耍,正式的学习在几年后才开始。那这3年怎么会决定宝宝未来在学校、职场和各种关系中最终取得成功呢?
做父母的,需要时时反问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
头三年为何这么重要?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
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宝宝的未来和大脑一样,3岁时就已经充分塑造完成,早年的塑造会注定的状况。而对宝宝影响最大的就是你。
三岁如何影响人的一生?
一、依恋期:0-18个月
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理伤害。
1、儿童:对遗弃的恐惧
一些母亲对孩子依恋需要的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有时候则不能。
这样的母亲会养育出"依恋儿童"。
特点:没有稳定的安全感,一方面努力地用哭闹吸引母亲的注意,从而满足使自己的依恋需要,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受到冷遇而感到愤怒。对母亲的爱和恨并存。
成年后:依恋型人格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特点:在亲密关系中尤为明显,生气,哭闹,吵架,猜疑嫉妒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强烈的占有欲,不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试图用生气、吵闹、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来关心自己。无论对方如何表白,都难以信任对方。
2、儿童:对拒绝的恐惧
另一种母亲是情感冷漠的妈妈。出于种种原因不喜欢孩子,甚至很少愿意去抱一抱孩子,打骂孩子也是家常便饭。
这种母亲养育出"孤独儿童"
特点:对母亲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因此惧怕亲密的接触,看似独立,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乖孩子",但是婚姻生活里有痛苦在等着他。
成年后:孤独型人格
特点: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显得很独立。
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与依恋型配偶很有缘分,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
当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
二、探索期(分离期):18个月-3岁
这时候的孩子有矛盾的心理需求:尝试离开母亲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又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和离开母亲的不安全感。
1、儿童对被控制的恐惧
一些母亲在第一阶段依恋期能满足孩子需要,但在第二阶段往往出问题。表现为过分呵护,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
孩子的反应:
拒绝回到母亲身边,逃离母亲的控制。
人回到妈妈身边,但在情感上保持距离。他们充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拧到一边,不让妈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