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全世界公认的宝宝最好的食物,随着人们的科学素养提高,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重视宝宝的母乳喂养。随着母乳性黄疸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跃居为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原因。这让不少的妈妈对母乳喂养产生了疑惑,不少的医生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差,今天小编就讲讲母乳性黄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50多年前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儿中、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一种常见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胆红素血症。黄疸通常发生在婴儿1~2周,有些甚至可以持续到12周,根据研究调查表明,母乳喂养的宝宝比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黄疸。
母乳为何会更容易引发黄疸,这个在医学上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健康并没有多大的伤害。
母乳性黄疸分类
母乳性黄疸可以分为两类: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发生于宝宝出生的3~4d,多数情况是由母乳喂养不足引起的,通常持续1~2周,胆红素水平在205~342。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发生于宝宝出生的7~10d,通常会持续6~12周。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宝宝一般生长发育都比较良好,黄疸程度一般都比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