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哭声
婴儿的泪腺直到三岁才完全发育成熟,最初的啼哭大多没有眼泪。其他哺乳动物也会流眼泪,但哭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技能。婴儿的啼哭总是毫不隐藏,直接开放。我曾反复回味儿子芦柑的哭声。他的哭腔,初始像是一只小乳猫,嘤嘤地缓慢开始,渐而连续起来,最后仿佛万马奔腾不可阻挡,直至撕心裂肺十分无赖的境地。就仿佛是,你就要将他丢弃,再也不管不顾,他才如此哭腔。于我而言,这哭声让我心率加快,想吐的感觉油然而生。再然后,在肝胆俱裂的感觉抵达之前,一瓶刚冲好的奶已经堵上他的小嘴;要么,一片光洁干燥的尿片,重新攻占每天屎尿糊糊不断的屁股地带。
从科学上讲,我的反应可以解释得通。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人类最讨厌的声音里,排名靠前的是刀子刮玻璃瓶、叉子刮玻璃、粉笔刮黑板、指甲刮黑板。这些声音的频率介于2000~5000赫兹,人类对其最敏感。从主观感觉上来说,这种声音令人难受,起鸡皮疙瘩。婴儿的哭声就在这个频率区间内,它使新科父母无所适从,只能赶紧寻找方法消除这“扰民”的哭声。
终结哭声
英国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莫滕·克林格尔巴赫通过研究发现,婴儿的哭声可以提高成年人的反应能力。原来,婴儿的哭声对成年人大脑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会诱发出战斗或逃避反应,它使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骤然紧张起来,使人不能无动于衷。即便这种哭声并非来自自己的孩子,这种效果依然存在。从进化的角度而言,婴儿的哭声是为了寻求帮助,成年人则一听到婴儿哭便会立即作出反应。
婴儿哭声真把新科父母折腾得够呛。国外有一种叫做哭声分析器的玩意儿,据说可根据哭声节奏、强度与频率,分析哭声原因,帮助父母判断婴儿到底是饿了、困了,还是不舒服。这种貌似高级的仪器是否有效,却没有人研究过。不过,终结这哭声的最好方式,大概是走上前去,搂抱起来,再用排除法分析每一个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