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0—1岁 > 婴儿护理 > 宝宝手足口病的常见八种误解

宝宝手足口病的常见八种误解

2014-09-10 14:56:18 出处:乖乖网 作者:园园 手足口病

对于宝宝易感染的“手足口”病,家长们肯定都不陌生。但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误解。

误解1 宝宝得过了,就再也不会得了

由于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疫苗”,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宝宝,都是易感人群(易感者是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有些妈妈说:不对吧,我们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了,该不再是“易感者”了吧?干万不要这样想!即便宝宝得过手足口病仍需积扱预防。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病毒不止一种得过一次不等于就“保险”了仍存在被传染的可能。

误解2 只有宝宝才会得,和成人无关

成人由于免疫系统较完善,一般很少感染手足口病,但并不代表成人就绝对不会感染。

临床发现:成人感染者因为免疫力较强,多为隐性感染,即感染后既不发病,也没有任何症状。但这样的隐性感染者虽然不易发病,却仍然携带病菌,会传播病毒。而相当部分儿童正是被成年人传染的。

误解3 手足口病只通过手、口接触传染

不少家长认为,手足口病只通过手、口接触传染,只要加强手、口的清洁卫生,不用手接触不干净的东西不吃不洁的食物和水就能预防手足口病了。其实手足口病除了手、口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感染外呼吸道的间接接触也会造成感染。也就是说患者说话或咳嗽、打喷哺等产生的飞沫也是危险传染源。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确诊后应及时隔离。

误解4 酒精、来苏水课可以杀死病毒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不少妈妈加强了居家消毒工作,用酒精、来苏水并不能有效杀死手足口病病毒这类肠道病毒,只有紫外线、高温(大于50摄氏度)、碘酒,以及各种氧化剂(高猛酸押、漂白粉等)能消灭它们。

误解5 得了手足口病,只能吃“流食”

急性期要给宝宝吃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如牛奶、蛋花汤等,并少食多餐。另外一岁以内的宝宝在生病期间应减少辅食量或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烧退、嘴不疼了宝宝进入疾病恢复期就可以改为半流质或半固体食物比如蛋羮、肉粥等营养跟上去才能康复快。

误解6 烧退了、嘴不疼了,就算“病好了”

一旦宝宝烧退、能吃了,家长悬着的心就放下了。虽然多数患儿会越来越好,在一周左右基本痊愈,但在宝宝完全康复之前,仍要提防病情“突变”,比如又烧起来,或精神变差、漏呕吐、气喘等。在得病的两周之内,要密切双擦宝宝的体温、精神、食欲、呼吸、心率,多观察几天,一旦病情有变,能尽早发现。

误解7 得了手足口病,重在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护理得当,—周就可痊愈了,但需要隔离两周。

手、足、臀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的碘伏,并给宝宝剪短指甲。口腔溃疡时,可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宝宝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酿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的患儿,可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促使糜烂早日愈合。患病期间宝宝如果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让宝宝多喝水,别穿盖得太厚,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可使用安全的退热药。

误解8 手足口病容易造成宝宝死亡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症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99.76%都属于轻型病例,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内痊愈,只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死亡率仅为0.0095/10万。

家长应重视手足口病,但不必过于担心。

TIPS:

1.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 如果周围有患病宝宝,不要让宝宝和患者接触。

3. 饭前、便后和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

4. 充足睡眠,多喝开水,不要让宝宝和生水、吃生冷食物。

5.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水杯、小碗、小勺等,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

6. 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宝宝的衣物、被褥,也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7. 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宝宝的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进行消毒。

8. 回家后大人别随意亲吻宝宝,嘴对嘴的亲吻有可能把病菌传播给宝宝。

9. 禁止宝宝吃手、揉鼻子、揉眼睛,否则也会让手上的病毒入体。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