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把宝宝的右胳膊平放在他身体的右侧,拉起毯子的左边一角向右裹,把宝宝的右胳膊和身体都包进去。把毯子超出宝宝身体的部分折起来掖在他身后,越紧越好。宝宝的左胳膊要露在外面。
4. 把宝宝的左胳膊放下来,拉起毯子下面的一角盖住宝宝的左肩膀。长出的部分折起来掖在宝宝的左胳膊下面。
5. 把毯子的右边一角向外拉紧,然后从前面裹住宝宝的身体,你可以把宝宝向你的右侧稍微滚一点,好把长出来的一角裹在他的背后,完成。
襁褓的好处
由于新生儿长期蜷曲于母体,出生后仍保持这一姿势,而成长中的肢体是要放开的,所以这种入襁褓的做法是帮助其适应新的肢体顺直的状态。另外,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受到惊吓,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婴儿的肢体舒展固定,才能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新生儿刚刚出生,肌肤过于稚嫩,“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新生儿的身体应该“见风月”,也就是衣着和包裹不宜过暖和包得过严,而且要少许着一点微风,否则,会令“肌肤脆弱”,而且容易损伤。除此之外,新生儿的衣着,最好用拆洗干净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做成。
说说:想起老一辈人的“蜡烛包”,就不由得打怵,“蜡烛包”是我国传统的包裹新生宝宝的方法,它先将宝宝的胳膊和双腿拉直,然后用棉布或小被子把宝宝包裹好,最后用一条带子把宝宝捆扎好,以此防止宝宝发生“罗圈腿”,并帮助宝宝养成手脚不乱动的习惯。我们刚出生时应该也是被这样“禁锢”过,现在想想那时的娃儿真受罪。
当时的蜡烛包和现在襁褓的包裹意义肯定不同,老一辈是为了不让孩子乱动弹,同时让孩子有个好腿形。现在包裹法同样是保暖,但只是为了让宝宝能感受到妈妈子宫的安全感,但没有束缚。现在的妈妈恐怕都愿意选择后者,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育儿理念也不能落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