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殊途同归——关键都在于掏!我在上述关于给宝宝掏耳朵的章节曾描述过,宝宝耳道窄小,粘膜娇嫩脆弱,极易受伤害,从而继发感染。大人的操作,几乎没有几个是合适的。很多网络文章推荐用棉签伸入宝宝耳道沾水,小编是非常非常不赞同的。棉签很粗,而宝宝耳道很窄小,伸进宝宝耳朵里基本把耳道堵死了,大人往里推或宝宝挣扎时很有可能推动耳内气泡压迫鼓膜,轻则让宝宝头晕眼花耳鸣,重则鼓膜受压穿孔!一些更为粗暴的情形,直接戳穿鼓膜的事情也在医院里很常见!另外,这个动作还会把洗澡水污染的糖耳屎推入耳道深处。有些棉签头部松动脱落,还会将全部或部分的棉花留在宝宝耳道内,难于取出。这种情形可千万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简而言之,除外耳道和鼻咽部先天异常和感染因素,让宝宝耳朵发炎的关键词如下:人工喂养,洗澡水污染,平常经常掏耳朵,进完水掏了耳朵。这几个词不用同时出现,均有可能让耳朵进水的宝宝发生中耳炎的几率增加。曾有研究表明妈妈侧卧喂奶姿势会让母乳宝宝发生中耳炎的几率增加1~2倍,因重力影响,奶水有时会顺着短粗的咽鼓管进入靠下面的那只耳朵的中耳腔隙。小编认为侧卧喂奶大大增加了母乳成功率,保障了妈妈宝宝的睡眠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大大降低中耳炎几率!当然人工喂养宝宝更不能采用这种侧躺的方式吃奶了。
如何判断宝宝耳朵进水了,该如何处理呢?
如何判断宝宝耳朵是否进水是比较困难的。宝宝不会说话,只会哭闹,而小宝宝挠耳朵的原因很多,比如长牙齿、睡眠信号等等,多数不是因为耳朵不舒服。上述提到过几个月大的宝宝糖耳屎也很常见,不仅仅是耳朵进水后才会出现。一些宝宝过一两天后耳朵会流出一些液体,多数提示耳朵进水了。液体比较清亮,可以谨慎观察,需要精心防护感染。如果液体较为浑浊浓稠,甚至发黄发臭,这就提示耳道感染了,需要带宝宝立即就诊。
发现宝宝耳朵可能进水的情形后,将宝宝侧过来放在腿上,可能进水的耳朵朝下,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脖子,另一只手将宝宝耳廓向外上方牵拉,这样有助于拉直耳道,来回几次。再用手掌大鱼际堵住宝宝的耳孔,再松开,注意动作轻柔,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快,否则造成的气压变化也有可能损伤鼓膜。原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回头看看第一条中的那个实验,不妨亲手拿个吸管试试看。这样做拉直耳道,震动,造成管内气压变化,有助于水排出,或让比较深部位的水膜挪动到靠近耳孔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