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用奶瓶喂乳往往还有两个弊端:一方面可能造成乳头错觉。所谓乳头错觉是指新生儿吸过了人造奶嘴后,不愿意再吸吮母亲的乳头了。因为奶嘴软、孔大,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就可以吸到乳汁,而吸吮母亲的乳头要费较大的力气才能吸出乳汁。乳母的乳头不经常吸吮,减少了对乳头周围神经的刺激,影响泌乳,使乳汁分泌量减少,造成母乳不足。另一方面,奶瓶、奶嘴不易洗干净,如被细菌污染,使用后易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亲喂与奶瓶人乳喂养的实验数据对比
奶瓶人乳喂养的婴儿增重比喂养配方粉更多。研究发现在婴儿早期只亲喂母乳的婴儿中仅有27%在婴儿晚期吃空奶瓶,既亲喂母乳又奶瓶喂养的婴儿54%在婴儿晚期吃空奶瓶,而仅奶瓶喂养的婴儿在婴儿晚期68%可以吃空奶瓶,这说明婴儿早期奶瓶人乳喂养易导致婴儿晚期过度进食。
美国的另外一项研究,在孕妇孕晚期开始招募研究对象,选择母亲年龄大于18岁,出生胎龄大于35周,出生体重大于2.25kg的婴儿,婴儿出生后进入研究直至1岁,共1899个婴儿。研究发现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奶瓶喂养所占比例大(大于2/3)的婴儿增重比奶瓶喂养少(小于1/3)的更多;在全部奶瓶喂养的婴儿中,母乳所占比例大(大于2/3)的婴儿增重明显高于母乳所占比例小(小于1/3)婴儿,说明采用奶瓶喂养挤出的母乳,婴儿增重比喂养配方粉的婴儿更多。也就是说婴儿增重不但与喂养的乳液种类有关,也与喂养方式有关。
母乳喂养的妈妈通常更少控制行为,更少对儿童摄乳的强迫。与人工喂养儿相比,母乳喂养儿往往能自我调节摄乳量,母乳喂养儿吃得更少、更慢。美国进行了一项研究婴儿期奶瓶喂养与6岁时进食行为和母亲喂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发现婴儿期奶瓶喂养密度高和母亲鼓励婴儿吃空奶瓶的行为对6岁龄时的进食模式有很大的影响,这类儿童6岁时更易吃光他的盘子和母亲有更多的鼓励进食行为,这类儿童进食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容易产生饱腹感。
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一项母乳喂养婴儿喂养模式的研究,共观察209个婴儿,均为母乳喂养,分为直接母乳喂养和人乳奶瓶喂养2组,研究发现在开始的10~15分钟,奶瓶喂养的婴儿进奶量明显高于直接母乳喂养婴儿。这种人乳喂养模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具体原因可能与不同人乳喂养模式婴儿胃肠道激素释放的模式,尤其是胃动素释放模式有关。
造成奶瓶人乳喂养的原因
以上研究都说明奶瓶人乳喂养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不提倡奶瓶人乳喂养,建议尽量减少或避免奶瓶人乳喂养。统计发现,造成奶瓶人乳喂养的原因有:
母亲因素:母亲对母乳喂养的知、信、行状况,即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放弃母乳喂养的危害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影响,问题之一是目前多数产妇甚至一些医护人员也不清楚吸出母乳喂养婴儿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