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由于语言表达不完善,所以总是以哭闹、皱眉、握拳等方式来表达情绪,妈妈也只能反复揣度宝宝的心理活动,猜不出来就会出现崩溃的场面,那么怎样可以更快的读懂宝宝的小情绪呢?乖乖网育儿专家提供了观察与响应的角度。
盆浴变淋浴,宝宝拒绝
一向洗惯了盆浴的宝宝,改洗淋浴时总是嚎啕大哭,不管妈妈将水温调的多合适,宝宝都会抱紧妈妈的胳膊,哭得声嘶力竭。
宝宝潜台词:“呜呜呜,可怕的花洒!”
解释:妈妈总是认为不适合的水温令宝宝恐惧。但美国幼儿心理专家发现,花洒的流速也是宝宝对淋浴感到恐惧的原因,成年人用的花洒带来的水流冲击,会给宝宝带来“我要被淹死了”的惶恐。想让宝宝接受淋浴,换上一个流速柔缓的“幼儿花洒”吧,不要逼宝宝一下子接受冲淋洗头这样的事,先用花洒跟他游戏,浇浇小手小脚,再浇浇身体,等宝宝完全适应了再洗头洗澡。
拒绝新保姆抱抱,大哭
新换了保姆,宝宝变得特别黏妈妈,保姆阿姨一接过去,宝宝就使劲往后仰头,大哭,两脚踢蹬;还用小手使劲推挡保姆阿姨的脸。
宝宝潜台词:“这是哪儿来的陌生阿姨?”
解释:千万别以为小宝宝对带过他的保姆没有记忆,熟悉的保姆的笑容、体味、声音,能帮助4个月以上的宝宝建立安全感。家里因为各种原因换保姆后,宝宝就会惊惧于“这个陌生阿姨是谁”?表现出极度戒备与不合作。此时妈妈应当与保姆一同参与到养育宝宝的各种工作中去,特别是一些容易引发宝宝反感的活动,如洗澡、剪发、添加宝宝不喜欢的辅食,可能给宝宝带来压力,一定要先以妈妈为主导,耐心引导安抚,保姆打下手帮忙,来减少宝宝的反感,再逐渐过渡到保姆担当主要责任。
见到穿白色大褂的就哭
有一回,家里来了妇幼保健院的回访医生,只是把连接听筒的“小圆盘”放在宝宝胸前,宝宝就像一条活鱼一样,边哭边扭动身体,差点从妈妈怀里栽下去。
宝宝潜台词:“看见白大褂,又要挨针了!”
解释:1岁以内,密集的防疫针注射让宝宝有了恐惧,当他看到白大褂,感觉又要挨针了,就条件反射般大哭。要消除宝宝看病打针的恐惧,有条件的话,带他去三甲儿童医院,那里做静脉注射和打针的护士都是穿粉色衣服的,而非宝宝最怕的“白大褂”。
看到妈妈换衣服,哭得惊天动地
产假结束后,为了防止宝宝苦恼,有些重回职场工作的妈妈选择“偷着走”。不要小看宝宝的直觉,几次过后,当他看到妈妈在换衣服,就知道妈妈要偷着出门了,开始惊天动地大哭。
宝宝潜台词:“妈妈在换衣服,她就要不见了!”
产假结束后,为了防止宝宝哭闹,有些重回职场工作的妈妈选择“偷着走”。不要小看宝宝的直觉,几次过后,当他看到妈妈在换衣服,就知道妈妈要偷着出门了,开始惊天动地大哭。
解释:安抚宝宝的有效方式,就是别把换衣服与偷着离开搅在一块儿,妈妈可以在某些时候换完衣服不走,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另外,上班是一件堂堂正正的事,不要偷着走,然后对宝宝满怀心虚和内疚,要以宝宝听得懂的言语告诉他,妈妈上完班,很快就会回来陪宝宝玩耍,然后给宝宝挥手告别,也让宝宝跟你挥手告别。一开始,宝宝会边哭边摆手,但只要他有了挥手再见的举动,就说明他慢慢从情绪上接受了妈妈有一段时间不在的事实,而不会有“我被妈妈抛弃了”的惊惧。
悬吊玩具怎么惹宝宝了?一见就哭
悬吊玩具是新生宝宝的床头床尾经常会挂的装饰品。妈妈们都知道,色彩鲜艳的悬吊玩具有利于宝宝的视网膜发育,有些悬吊玩具内装沙子或摇铃,摇动时可以调动宝宝的听力发育和欢乐情绪。那今天宝宝看到悬吊玩具就哭,抱他起来时还怒气冲冲去把玩具推挡开,是怎么一回事?
宝宝潜台词:“玩具为啥挂得那么高?”
解释:以前,悬吊玩具挂得很低,宝宝独自躺着时可以用双脚踢蹬玩具,使它们发出响声;这是新生宝宝独自玩耍时最开心的项目。现在,妈妈嫌给宝宝换尿布时悬吊玩具老撞头,就把它们系高了,这下,宝宝躺着时双脚够不着玩具,太憋屈了!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 。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父母如何保持平稳的情绪教育孩子
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拥有独立、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吧。上述讲了父母应怎样对孩子了,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情绪。在情绪不佳时,面对孩子的邀请和发问,你要收起自己低沉的情绪,投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在与孩子活动中转移自己的消极情绪。
其次,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于孩子的长处给予积极的评价。当孩子对你的问话感到胆怯,不敢回答时,请不要训斥、指责他,而是给他一个微笑,用眼神鼓励他。
再次,父母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作为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从他的身心和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出发,进行理智、客观的而不是情绪化的家庭教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