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
珍惜时间,才懂得利用时间。
生活经验让孩子懂得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包括理解时间顺序、时间长短、年龄时间,认读钟表和时间估算的能力。
孩子的时间观念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孩子入园前会理解白天与黑夜,以及早晨、中午和晚上;入园以后会渐渐掌握星期、月、年龄以及春夏秋冬和节日概念。学前儿童虽然会认识时钟,但是仍然不易掌握10分钟、一刻钟、半小时这样准确的时间概念,对于“一会儿”“马上”这样模糊的时间概念,与成人的估算差异很大。可见,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随着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他的时间观念也就逐渐成熟了。
成人与孩子的时间不同步
成人所说的时间观念是指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犹如按时完成任务一样,而很多孩子总是不配合,早上家长着急上班,孩子磨磨叽叽不穿衣服、不吃饭,影响大人工作;晚上到了睡觉时间,孩子尽量拖拖拉拉,不脱衣服、不上床,影响孩子休息。但是当动画片开播的时候,孩子会很快放下手头的玩具,立即守在电视机前,而且观看的时候,不愿意被人打扰,也不会分神做别的事情。这说明孩子不是没有时间观念,只是家长的很多时间观念与自己的兴趣以及生活节奏没有关系罢了。
可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活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孩子早晨不上班,也不愿意上幼儿园,所以他早上不急;孩子晚上非常渴望与父母多玩一会儿,以弥补白天与父母相处时间不足的遗憾,所以他晚上也不急。因此,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他的生活需求发展到哪一步,他的时间观念才会建立到哪一步。
培养时间观念,可以很简单
平时把生活事件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时间概念比较抽象,必须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年幼的孩子才能渐渐理解和掌握时间。家长把孩子平时所做的事情与时间连在一起说,容易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早晨7点了,该起床了。”“晚上9点了,我们洗漱睡觉吧。”这些都是给孩子陈述复合时间单位,把“早晨7点”和“起床”一起说,把“晚上9点”和“洗漱睡觉”一起说,有利于孩子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时间词语。
玩小游戏感受瞬时概念。对于“秒”这样的瞬时概念,家长可以先教孩子在钟表上认识长针走一下就是一秒,让孩子看秒表也是一个好办法。接着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在心理上感受瞬时概念。有一天,妈妈给孩子买了一本好看的书,可以先与孩子玩一个感受瞬时概念的小游戏:“闭上眼睛,妈妈给你一个小礼物。5秒钟以后再睁开眼睛,5秒钟,妈妈开始数了,一、二、三、四、五,睁开眼睛,5秒钟过去了!看,这是什么?”对于“分钟”,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定时器,孩子说“再玩10分钟”,就把时间定成10分钟,定时器一响,孩子就得“收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则意识。
将模糊的时间变成准确的时间。孩子经常会使用“一会儿”“快了”“很久以前”“不久以前”“不久以后”这些表达模糊时间的词语表达生活内容,而每个人估算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说“一会儿”,家长以为就是“很快”了,而实际上孩子的“一会儿”可能是很长时间,却被家长误解为孩子拖沓。因此,如果孩子说“一会儿”,家长就问:“你说的‘一会儿’是多长时间?”孩子说:“20分钟”,家长就给他定20分钟的时间,他说“40分钟”,家长就给他定40分钟的时间,定时器一响,就提醒孩子时间到了,让孩子感受和明白在“20分钟”或“40分钟”内,他到底做了多少事情,能不能做完事情。这样将模糊的时间变成准确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守时品质。
感受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差异。时间既是客观现象,也是主观感觉。当孩子玩得开心、心情愉快的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当他遇到困难、心情难过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这些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是有差异的,家长可以根据生活情境,对孩子做适当的引导,例如:“刚才你玩得挺高兴的,感觉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孩子回答之后,再问:“你猜猜刚才玩了多长时间?”孩子回答之后,家长再告诉孩子准确时间。这样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非常有效和快捷的。
时间观念,影响孩子的生活
时间估算能力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孩子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或他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做多少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需要花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孩子守时、定计划、执行计划、统筹安排等多方面的生活能力。时间观念比较抽象,时间估算能力又是一种心理时间,需要孩子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识,积极的教育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孩子时间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