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让宝宝活泼开朗的育儿法则

让宝宝活泼开朗的育儿法则

2015-01-27 12:02:27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家庭教育
标签: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孩子的童年本就应该是活泼快乐的,开朗的性格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孩子良好的性格对日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让小宝宝变得活泼可爱的养育法则吧!

孩子活泼可爱

活泼宝宝的六大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培养活泼宝宝应注意

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单元楼房的出现又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家庭之间的交往,父母一般也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出门玩,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时间更少了,我们父母很担心孩子变得孤独、不合群。怎样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此,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父母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每天多留点时间给孩子,与孩子一起游戏娱乐,交流感情。让孩子在和父母一起游戏娱乐中,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特别是体验到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也增强了交往的信心。

鼓励孩子结交朋友

鼓励孩子与同学同伴交往,是改变孩子孤独性格的重要途径。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一起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孩子的朋友来自家里做客。带孩子参加一些其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外出活动中获得乐趣,对转变孩子孤僻,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大有好处的。

多与孩子恳切交谈

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情。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很固执,不肯轻易表达或者确实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时候,父母应想一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与他谈论自己喜欢说的事,拿出他喜欢玩的玩具与他一起玩,或带孩子到商店购物,去公园玩,分散孩子的注意,让其在获得新乐趣的同时自然忘掉过去的不愉快。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伤悲

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因而悲伤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他的悲伤。孩子在哭泣时,父母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憋住,甚至可以不去劝阻,因为一个人尽情哭过后,感情可重新恢复平衡。如果孩子有些过度的行为,父母要通过语言或行动向孩子暗示,让孩子情绪得到稳定,父母也不要在一旁再唠叨。只要家长关注孩子的心身健康,才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评估宝宝气质的9项标准

1. 活动性:有些宝宝天生就爱手舞足蹈,有些则是安安静静的躺在妈妈怀里,这就是宝宝天生活动量的表现。

2. 适应性:适应性强的宝宝即使遇到陌生人也不会感到害怕,适应性弱的宝宝则比较慢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悉环境。

3. 趋避性:好奇宝宝喜欢探索新事物,勇于尝鲜;反之则倾向退缩,对新环境及新朋友感到胆怯。

4. 意志力:意志力强的宝宝总要玩到高兴才愿意收手;意志力差的宝宝则定性不足,喜欢这边玩玩、那边摸摸的。

5. 情绪反应强度:情绪反应明显的宝宝表现出来的情绪比较激烈,时常大哭和大笑,反应比较戏剧化;反之则比较平淡,情绪变化和缓。

6. 情绪本质:有些宝宝天生乐观开朗,有些则经常愁眉苦脸,好像心里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7. 规律性:有的宝宝像闹钟一样,吃饭、睡觉的作息很有规律;反之则很随意,没有一定的作息规律。

8. 敏感性:敏感的宝宝容易发现周围事物的改变,例如家饰的位置是否有更动,但有些宝宝则不易察觉事物的变化。

9. 注意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宝宝容易受到周围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注意力较集中的宝宝则比较能专心一意,不易受外界干扰。

乖乖网小贴士:

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有时候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他与社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也无大碍。因此在引导害羞孩子时,父母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那是不太现实的。只要父母用正确引导方式,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在生活中,对于内向的孩子,不要试着去改变他的个性,而是要用另外一个角度去耐心教导,多带他们出去渐渐外面的世界,多接触不同的人,或多参与各个活动,使孩子慢慢的去融入进去,让他们感受其中,他们会慢慢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人交往的快乐,也会在其中一点一点的成长,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的。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