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由于我的工作变动,下午不上班,于是由我替下老公去幼儿园接儿子。以前,每次老公开车去接儿子,总是接到后一边问他幼儿园的情况,一边匆匆往家赶。我不想这样,做了一些小小的变动,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周下来,儿子的变化却很大。
之前,老公去接儿子时,总是站在人群最前面,急切地从老师牵出的队伍中找儿子。我决定,站在人群中间,甚至偏后面,由我找儿子变成儿子找我。
只见儿子的眼光焦急地在家长人群中寻找,没找到,他显得很失望,红红的小嘴已经嘟了起来。可是他没有放弃,走近人群,穿过来,终于在人群的角落里找到我,他惊喜得瞬间绽放出笑脸,然后钻进我怀里,紧紧地抱着,仿佛,他刚才失去过我这个妈妈。儿子还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我爱你!"是的,四岁的小人儿,以为家人永远都在那,像幼儿园前面的石墩一样不会离开,从不知珍惜。经过了这样的费力寻找,他那颗小小的心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亲人,他是多么孤独。
然后,小家伙开始找车,却没找到。我说:"宝贝猜猜,今天妈妈有没有开车来?"儿子环视一周,说:"没有。"然后他笑了:"我知道了,妈妈是骑电瓶车来接我的。"我亲了他一下:"真聪明!"儿子问我为什么不开车,我则趁机跟他灌输环保观念。
娘俩骑上车子回家,我特意带他走了一条风景优美的小路,路边还有很多带有小院子的人家。儿子不停地问这问那,特别开心,他还说:"妈妈,骑电瓶车也很好玩哎,可以看好多风景。"
从此,去接他时,我总是变换交通工具,有时开车,有时骑车,有时坐公交,有时则干脆步行。走在路上,我会有意引导他观察和思考。比如,这棵树发芽了,叶子一点点长大了;那株花有了花骨朵了,第二天含苞待放,第三天盛开了!有时,看到蚂蚁搬家、小鸟筑巢,我会停下车和他一起观察很久。
儿子从这种变化里感受不同方式的好处,每天有不一样的体验,学到不同的知识,比如认识了很多植物,知道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行车规则,了解了不同工作的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他的观察力、表达水平、思考问题的方式等都得到了不错的提高和拓展。
还有,我特意改变了我们谈话的内容。之前,我们接到他,第一时间总是问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现在我不这样,一开始很少问他在幼儿园的事,而是让他猜妈妈今天是骑车、开车还是坐车来接他的,小家伙眼珠一转一转,说:"今天下雨,妈妈肯定不会骑车;没有看到我们的车子,说明妈妈没开车。我知道了,妈妈是坐公交车来接我的!"我击掌:"猜对啦,好厉害哦!"这样的开场白让儿子的兴趣特别高,很愿意跟我交流,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一路上都极少说话,兴致不高。然后,看到小鸟唱歌,我会委婉地说:"小鸟唱歌了呢,小五(儿子小名)是不是也把今天在幼儿园学的歌唱给小鸟听啊。跟小鸟比赛,看谁唱得好?"如果他真的唱起来,我就由此知道他今天学了什么。或者,他也会告诉我,今天在幼儿园没学唱歌,而是学了什么什么,再一点点透出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我则趁着他的情绪高,巧妙教育和引导。
一个学期下来,儿子改变了很多,变得很乐于跟我交流,对家人也由之前的爱理不理变成尊重有礼了,而且认知世界的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迅速提高。幼儿园举办演讲比赛,他居然自己组织了一段演讲词,题目就叫《妈妈接我的路上》,说得绘声绘色,感情真挚,得了一等奖。当裁判的老师十分喜欢他,主动提出要他当他们幼儿园大型活动的小主持人。当然,接他的路上,我更得花些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