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再次遇到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妈妈应该怎么做?
1.分辨自己干预的冲动,是妈妈保护孩子的直觉,还是进入了自己的剧本。
“直觉”和“剧本”并不是很好区分。孩子在冲突中处于弱势位置,妈妈很想去保护,有可能是接受到了“孩子需要我”的信号后的直觉,也可能是激活了童年剧本。其中一个分辨方法是:前者的感觉重心在腹部,虽然有强烈的直觉,但整个人的感受、感知能力仍然是开放的。而后者回到剧本的情况是,时空已经扭曲,我们根本没在留意眼前、当下发生的事情,我们感觉到血液往上涌,所有能量都集中在头部。
出于直觉,对危险情况的判断,血不是往脑袋冲的,而是保持在躯干。好比我们发现身边有一只野兽,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收紧身体肌肉,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如果血往脑袋冲,人就晕了,还怎么逃跑?
所以下次看到孩子发生冲突,感觉很焦虑时,试一试把注意力、重心放到躯干上,看一看焦虑还在吗?当我们的觉察力苏醒的时候,再去判断一下:是孩子真的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还是,声音来自我们自己?
2.不断提醒自己回到当下。
只要做好单纯的觉察,让自己回到当下就好。不仅要觉察眼前的孩子需不需要我们,同时要对内在小我的无助感和各种情绪有觉察。当情绪升起时,也需要我们没有评判地呵护它。
这是一项长期的练习,不光是在孩子和别人起冲突时,在与孩子有关、无关的各种事情上,觉察眼前自己和别人的需求是什么。觉察有没有血液往上涌动,如果有,就提示自己:你已经不在当下了,你进入了一个过去的剧本。
3.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应对选择。
有的人被拽着衣服,可能一个拳头就挥过去,但有的人觉得不一定要打对方。尤其是一些得到爱比较多的孩子,在和小朋友交往时,他们通常是更宽容的那个,尤其是面对比自己小一些或者稍微病态一点的孩子时。
不管是被人推了一把,还是被抢玩具,假设排除孩子在家有随意被攻击、被打压、被剥夺东西的情况,健康的孩子是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回击的、更灵活的应对方法的。比如,和对方商量,或者暂时不和对方玩了。
总之,这是孩子自己的体验,他做出自己认为OK的、让自己舒服的反应最重要。要做的只是,在一旁,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提供恰当的援助。如果发现孩子求助困难,我们可以反省,以往哪些时候我们没有收到或者否认了孩子的求助。试着重新告诉孩子,妈妈是愿意回应你的需要的。
宝宝被欺负了,妈妈们的看法
鸿哲
我觉得当孩子带“伤”回家的情况,关心的语气问问孩子是不是疼,再慢慢地交流,从孩子口中得知,“伤”是如何得来的,如果是和小朋友玩,不小心伤的,提醒他下次小心玩就行了,如果是别的小朋友刻意伤害。那就得跟老师交流了,多留意孩子间的活动,不要拉着孩子到老师面前去告状。孩子始终还小,不要被大人的举动给吓住了。
豆豆妈
像这样的情况就教宝宝应该还手,我家小孩子被欺负,我就叫他回击,如果他输了就别装可怜到我面前哭,有时,宁可向别人道歉也不想看到别人来向我道歉,这样他以后做什么事都会勇敢一点,我要培养他成为强者。
点妈
对于此,我也没有好想法,理想化实施起来有难度。
我偶尔在事后会提醒点点,要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要阻止对方进一步不礼貌的侵犯行为。有时候,孩子的话也未必可信,孩子不是故意说谎,只是会无意识地夸张事实。所以,最好是先调查清楚。
嘟嘟妈
我女儿有时也会被小朋友欺负,但我觉得没必要太紧张,小事就告诉她要实行正当防卫!严重点的就去学校和她老师聊天时顺便提一句,负责的老师会知道怎么办,大可不必兴师问罪,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利,一直以来,我女儿在班里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都不错,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远比成绩来得重要,这对她将来进入社会比较有用。
乖乖网点评:
宝宝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争执,他们在自己尝试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特别的心理体验,并尝试摸索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对培养宝宝的社交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有好处。毕竟宝宝长大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且很多事情是无法逃避的。让宝宝勇敢地面对一切,适当的时候给宝宝一些指导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