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宝宝的“臭美”是这个年龄段再正常不过的行为,父母就要给他们“臭美”的权利,允许他们“臭美”,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臭美”条件,比如,买衣服和穿衣服的时候,允许宝宝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适当给女宝宝买她喜欢的饰品,等等。我女儿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也很喜欢“臭美”,为了满足她希望使用化妆品的愿望,我还曾经陪她看过一个示范化妆的视频,甚至在社区学校报了化妆班,打算学习的时候带她一起去观摩。
当然,如果宝宝的“臭美”行为干扰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父母不妨适当引导:比如,如果宝宝挑衣服挑得厉害,可以少放一些衣服在他目力所及的地方,或者在头天晚上让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挑好,也可以在给定的几件衣服里让他挑选,或者限制挑衣服的次数,但不要禁止宝宝挑选,因为宝宝早期的“爱美”行为对他们今后的审美能力影响巨大。如果宝宝在喜欢打扮的时候被限制了机会,长大后也很难恰当地装扮自己。
其次,因势利导,养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宝宝在“臭美”的过程中,由于对“美”与“不美”的判断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那么有品位的行为,比如,把自认为好看的东西都穿戴在身上,却忽视了彼此的协调;穿衣服时喜新厌旧;过分注重外表的打扮而忽视文明礼仪的学习等。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理解宝宝在尝试“变美”时出现的偏差,给他们自我探索的时间,不要嘲笑、训斥,以免挫伤宝宝追求美的积极性。
在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进行随机的引导,把宝宝的审美标准引向更健康的方向,比如,当宝宝因为某件很干净的衣服有些旧而拒绝穿它时,父母就可以夸这件衣服干净,或者平时夸宝宝的着装时,就有意引导他明白干净也是一种美。再比如,宝宝把好看的东西胡乱穿戴一身时,父母不妨把宝宝拉到镜子跟前,先让他评价自己的穿戴是否漂亮,然后,再适当给宝宝改变一下搭配,让他对比哪种搭配更漂亮,在对比的过程中,宝宝会逐步意识到搭配的重要性。再比如,当宝宝把太多的精力用于装扮自己的外表,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时,父母也要通过相应的主题故事或其他方式,让他明白外表美重要、心灵美更重要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宝宝健康的审美趣味,父母本身的示范非常重要,他们都是“偷学大师”,着装得体、行为优雅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审美趣味养成的“活教材”。
最后,给宝宝立体的审美体验,推动审美意识向更高阶段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把宝宝执着追求美感的行为称为“审美敏感期”,并认为这一敏感期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最初他们主要是对吃的和用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这一段时期过后,宝宝就会对自身的美有了强烈的感觉,表现出上文案例中敏敏的“臭美”行为,对“臭美”执着一段时间后,又会上升到对环境、内在气质、艺术品质等的完美追求。
了解宝宝审美行为发展的这一轨迹,父母不妨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机会。比如,让宝宝在“读万卷书”的过程中,欣赏名画和绘本插图的不同画风和色彩搭配;在带宝宝“行万里路”的过程中,领略悠远的历史遗存和秀美山河的奇妙魅力;在一起美化周围环境的过程中,体验劳动是如何创造了美。这样,宝宝的审美意识才可以超越“小我”的局限,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而这种审美体验的滋养,又可以通过丰富他们的内蕴从而提升个人气质,使其“臭美”的行为更添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