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莽莽撞撞,有些犯下的错多年后可以都付笑谈,有些却成为永久的痛,时不时跳出来咬我一口。
一个夏日周末的正午,我跟着老妈去村北头河边刷蚕匾。路过一条水渠,正好有人在浇田,老妈提议不跑那么远的路了,直接在水渠边把活干了。我们有说有笑,刷到一半时,老妈不小心把水渠弄开了,水哗哗地往路上淌,眼看着浇田的人要来训我们,我先训上老妈了:“你看看你,都是你干的好事!”老妈立马红了脸,一边忙着堵水渠,一边念叨:“你咋这么说?你咋这么说?”我自己也蒙了,我就那么呆呆站着,直到老妈把水渠修好。那天,我俩再没说一句话。
我很内疚,我很后悔说出那样不知冷暖的话,但那句话怎么就脱口而出了呢?
没错,事出总有因。在青春期之前,在我能像个“大人”一样说话之前,我是闯了祸必定先挨一顿训的孩子。
上小学时,老爸不知道从哪弄来一盏矿灯。这种灯是铅酸电池的,用着方便,但不能颠倒着放,要不里面的硫酸流出来就废了。我觉得好玩,摩挲起来没头。有一天,玩完放枕头旁边就睡了,还做了个美梦。第二天梦还做着呢,被老妈从被窝里提溜了出来。
“谁让你把矿灯放床上的?!被子全烧烂了!”老妈冲我吼。我看到被子上确实烧了一个大洞,吓得哆哆嗦嗦。
“就会闯祸!你还能干点什么?!滚一边去!”
中午放学回来,发现晾衣绳上挂着那床被子,那个大洞像在羞辱我,我是个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的孬孩子。
这事给我的教训就是,闯了祸,在老妈看见之前一定要毁尸灭迹,千万别让她看见。因为妈妈从没教给我应该怎么办才不会错,所以我从来没有从闯祸中学到该怎么解决问题。我藏过打碎的玻璃杯、炒糊的面条、跌倒的油罐子、49分的试卷……
上初一时,课间休息,我跟同桌在走廊上很友好地你推推我,我推推你,一不留神,胳膊肘捅到窗上,玻璃碎了。班主任让我俩赔。我哪有钱?我琢磨了一天,最后决定还是瞒着老妈,自己来解决这事。我跟同桌商量,能不能他来赔这块玻璃,因为他有很多零花钱,我帮他做一个星期的作业。阿弥陀佛,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现在想来,也是我幸运,如果我同桌不答应,我会不会想到去偷钱?反正得我自己来想办法面对这事,反正总比被老妈臭骂一顿,骂到自感无颜活于人世好得多。
也怪不得老妈,孩子闯祸,当家长的一般都会气上心头,把孩子臭骂一顿,而且都会归结到一句话上“你就是个闯祸的祖宗”,把孩子打入十八层地狱。这样做对家长来说,当时是解气了,却为未来埋下隐患。我见过无数小时候被爹妈臭骂的孩子,在爹妈老得颤颤巍巍时,在不小心打碎一个碗时,反过来骂得毫无为人父母的尊严,大有 “你也有今天”的开心。
如此想来,我妈在我教育中肯定也有做得不错的地方,不然,我不会到现在还内疚这事。
如果那天,老妈弄破水渠后听见我说的是“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她应该会热泪盈眶吧?
如果我用硫酸烧了被子的那一天,老妈这么跟我说:“你烧了被子,我很生气。我们现在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件事”,我应该也会热泪盈眶。第一,我知道了老妈很生气,我学到了以后做事要当心。第二,老妈说她会跟我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会感到有力量,还不孤单。
我现在也已为人父母,女儿还不到两岁。玩玩具的时候,经常会力不从心,想摞第四块积木上去,却顺带着把前三块都弄倒了,于是小脾气就上来了,一把抓起来全扔了。我在她身后说:“别着急,宝宝,我们一起来。”她紧皱的眉头立刻就松开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支持和爱。
不管是孩子闯祸了,还是遇到难题了,碰到挫折了,作家长的一定要hold住,压住火,努力平心静气地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他就会学到该学的,解决所需要解决的。从小就常常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来”,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足,长大了遇事就不慌,尤其不会推脱责任,而是担当起来,并且找到解决方案,因为不管何时他都相信:在背后坚定地支持他的人,是他最亲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