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尽管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请不要忘记爱人和孩子是和我们不同的人。我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也不缺乏明显的差异。我们和孩子之间更是如此,我们的思维方式、需求、人生经历、生命阶段等都大不相同。在诸多的差异面前,出现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尊重差异、学会磋商,是我们亲子生活的必需,不妨把每一次冲突的出现,都看成是我们学习和实践磋商的机会。
下面是一位妈妈通过磋商培养自理的故事:
在训练三岁儿子上厕所的过程中,我吃尽了苦头。后来,我想和儿子一起试试“磋商”的办法。我坐下来,对儿子说:“卫卫,我知道,让一个小孩子学会上厕所真的不太容易。有时候你正忙着玩的时候,真的想不起来要去厕所。”
他睁大眼睛,看着我,没说什么。我接着说:“即使你想起要去的时候,也很难及时跑过去,坐到马桶上。”
他点点头,“是的。”
我让他拿来纸和蜡笔,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他跑回房间,拿来一张黄纸和一支红笔。我坐在边上,开始写。
我先听他说了两个办法。
我写到:买一个浴室里那样的小凳子;
妈妈询问卫卫是否想上厕所。
卫卫接着说:“皮皮和皮皮妈妈可以帮我。”(皮皮是他的朋友,已经能自理了)
“皮皮穿大男孩的裤子。”
我写下:“给卫卫买大男孩的裤子。”
第二天,我跑出去给他买来小凳子和大男孩穿的裤子。卫卫对这两样东西很满意,拿去给皮皮和皮皮妈妈看,他们也给他鼓励。
我们还讨论了肚子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就是要上厕所了,赶紧去厕所,脱下裤子。
他知道了我很了解他的困难。三个月过去了,他现在已经能完全自理了。他很为自己自豪!
这位妈妈做得棒极了。通常,磋商由下面五个步骤构成:
第一步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 说出你(家长)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这几个步骤并不难理解,但现实中的执行却并不容易,磋商的每个步骤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在我们和孩子磋商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心平气和,是否真的想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包括那些让我们不好接受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和状态,是否愿意和适合跟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磋商不是谈判,谈判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辩论,辩论分出一个谁输谁赢,磋商是了解彼此的需要和想法,寻求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接纳性和包容性的讨论和探究。双方的需求和感受以及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