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过,孩子将要入学的家长们就忙起来了,选择学校,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准备。人们公认,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会直接影响孩子入学后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学习状态、自我形象和师生关系。然而很多家长只知“预备孩子”,却忽视了“预备自我”。事实上,“幼升小”不仅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关口,也是家长适应能力的“试金石”。孩子入学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要改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方式与频度要改变,对孩子的陪伴方式也要转型。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放手,从精神上给孩子“断奶”,鼓励他们独自面对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新挑战。
全家总动员备战“一年级”
(祁女士,35岁,注册会计师)
我有个闺蜜,儿子入学后不久就放弃外企高薪做了全职妈妈。我很不解,问她:“你生孩子才休3个月产假,为何孩子大了反而辞职呢?”她说:“老人搞不定孩子的功课,晚托班和请家教都没用。孩子为了应付作业,每天晚上10点才睡……我也是被逼无奈啊!”据说,她经常因为孩子做作业的事跟孩子发火,“他吃饭要磨蹭一小时,然后找本子、橡皮、铅笔等又要磨蹭半小时,就算我盯在旁边,他晚上也要到9点多才能上床。预习和朗读类的作业只能草草敷衍,结果孩子第二天课堂上听讲糊里糊涂,并导致恶性循环。”闺蜜跟我诉苦,“他们班上好多孩子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幼儿园时期不明显,但到了小学一年级,会集中爆发。认真纠正后,孩子会不断进步,但这个过程劳神、费力、伤感情。”
我和老公都是工薪族,承受不起全职陪读的成本。于是我只好未雨绸缪,全家总动员,召开家庭会议之后一家人进行分工:我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老人训练孩子的运动技巧,老公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
闺蜜的经验给了我启示:习惯培养是重中之重!于是,儿子上幼儿园大班后,我逐步训练他“做作业”。仿照小学作业的几块内容,我布置的作业包括书写(写数字、汉字)、背诵(背儿歌)、朗读(读拼音、字母)、预习(看图说话)、手工(涂色)等。作业的一半需要家长配合,另一半孩子应独立完成。作业量由少到多,从5分钟逐渐增加到20分钟。在儿子“幼升小”那年的暑假,我给他布置的作业类似于小学一年级的正常作业量。暑假期间,我们执行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增加了“叠被子、系鞋带、收拾文具”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