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本就是个活泼外向,擅长与人交往的妈妈,在“陪同”或者“旁观”孩子与人交往时,也有许多社交规则需要重新学习。
不管是在小区里玩,还是带孩子去公园和游乐场,如果不小心因为玩具、零食、小朋友的争执……之类的事情没有处理好而败坏了大家的兴致,那真是得不偿失呢。
有关“玩具”
和熟悉或不熟悉的小朋友扎堆一起玩,其中一大乐趣就是可以交换玩具。尤其在熟悉的人群中间,“小朋友们拎着自己的玩具出来,就表示可以接受互相换着玩”,绝对是一条默认的社交规则。
“新鲜”是孩子对玩具的一大诉求,所以往往别人带出来的地摊上买的一个小玩意儿,可能比你花高价给他买的玩具还要有吸引力。因此,你的孩子可能抱着别人的玩具不撒手,别人也可能对你家的那个球情有独钟。没准儿在你没留意的空当里,他已经把球抱回家。同样,也许你回到家才发现,孩子手里攥着一个别人的玩具。接受玩具间阴差阳错的互换,是我们去公共场合前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所以,孩子最钟爱(或者你最钟爱)的玩具就不要带出去了。
不过,这要和另一种情况区分开来。你的孩子正在沙池里玩得忘乎所以,根本没留意到自己的玩具正被另一个孩子带出沙池。这时你恰好看到,就完全有正当理由阻止他:“宝贝儿,那是欣欣的桶子,她很愿意借给你玩一会儿,但你不能把它拿出去哦。”
对于已经丢失的东西不纠结,和奋力保护即将弄丢的东西,一点都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