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是很看重功利教育的,有些父母甚至强行逼迫着孩子学习技能,以便早日成才、出名、挣大钱,比如让孩子在学校里考第一,让孩子3岁就去学钢琴,5岁就去学体操等。而童年,正是孩子们玩耍,充满兴趣地探索、了解世界,理解感情的时候,他们小小的心田却被功利占满了。
每到年终期末,家长们接孩子的时候总会听到:
“你考了多少分?”
“语文98,数学呢?”
“你在班里排第几?”
我儿子初中时的一位同学,每次重要考试以后,都会被父亲打上几耳光,因为他没有考第一。有一次被父亲打过以后,我听到他哭着对父亲说:“爸爸,班里就一个第一啊,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
在父母们这些功利思想的教育下,很多孩子的天性被压抑着,他们不得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甚至与他们为敌,他们时常紧张、恐惧、妒忌,小小的心灵里充满了苦涩。
在孩子纯真、充满了美好梦想的童年,父母应该让他们多一些满足、喜悦与快乐。我们应该认识到,爱的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认知的教育。爱的教育是让孩子理解人生感情的,是让他们的人生获得幸福的;认知教育则是让孩子逐步地学习生存的知识。而成才、成名、挣大钱这些功利的教育,应该是在孩子很好地接受了前面两种教育的基础上,并且有兴趣和快乐地接受的。不然,只接受功利教育,孩子就会在小小的挫折、失败面前,不是伤害自己,就是去伤害他人。
在火车上,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孩曾伸着手腕说:“阿姨,你看,这就是我自己割的。”
我摸着这个男孩手腕上的疤痕心疼不已,不停地开导他。他笑着说:“我当时高考没考好,不敢跟父亲说,我很怕我父亲。现在我想开了,我在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很好。”
在孩子的童年,他们的问题大都是父母的问题。他们尚天真、稚嫩,把轻松和快乐还给他们吧,别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承受很多,甚至承受父母自己那些没有机会去实现的愿望、理想。有一所民国幼师学校的校歌是这样的:
淳朴兮孩子,
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
浑然心地,
不知害利,
快乐游戏,
不计非是,
社会价值在没我,
没我以利人,
先利小孩子。
画家陈丹青先生在美国接触过很多留学生,他们告诉陈丹青,所有中国学生进入学校,立刻就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学生,美国学生根本不是对手;但等到毕业后进入各个领域,最优秀的大多变成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了。差距就在人格培养,缺少了个性、自由、想象力、勇气和好奇心。
我相信,在家庭里,少一些功利思想的教育,多一些温暖和关爱,多一些人格养育,孩子一定会更快乐、灵敏和有创造性。其实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起来就很好,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会有美好的童年记忆,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此美好、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