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回家我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随时准备和儿子斗智斗勇。
吃完晚饭,儿子倒也听话,在卧室自己摆乐高玩具,一会儿取个超人,一会儿拿手枪,不知不觉卧室的地面都快摆满了。到了睡觉的时间,他才开始磨磨噌噌地收拾玩具。终于收拾好玩具开始洗漱,可卫生间的门一关半天都不出来。只见脚盆里除了一双脚丫,还有一只牙刷,水面上飘着好几张面巾纸,都被泡得开始溶解了,墙壁上还用牙膏画了一个大大的汽车,玩得那是一个风生水起。
好容易哄他到床上,谁知精彩才真正开始。一会儿骑着枕头说要去找光头强,一会儿把毯子围在身上说自己在摩尔庄园,转眼又跳到窗台上说要开始环球大冒险了。我答应给他讲故事,才安静下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讲下去,看看表11点多,孩子睡着了,而我已经是一身疲惫!
每天的睡前大战让我非常无奈,以前经常采取惩罚措施,或者是狠狠地打一顿,可是越是这样,孩子越变本加厉,总不能每天让他哭哭啼啼地去睡觉啊!
做幼儿教育的老同学告诉我,孩子在幼儿园里一整天,无拘无束的天性被压抑,晚上就是他们放松和发泄的最佳时间。孩子的行为既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傲慢的不驯服,而是天性使然。作为专业人士,她马上给我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方案,还嘱咐说整个过程一定要有耐心。只要执行起来,保证孩子能乖乖的早睡觉。
于是,计划开始执行。我和儿子坐在一起,讨论他晚上不想睡觉的感受和需求。问他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把他喜欢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也都写下来。一边讨论、一边记录,让儿子感觉到我对他的尊重,也让他自己有参与决定的权利感,这样更利于提高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通过讨论,我记录下了这些建议:听三个故事、看会儿电视、翻跟头、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然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挑出哪些建议我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的项目我会给予适当的让步,这样带动儿子也学会主动让步。我们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钩”,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原来,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最后,我把决定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等醒目的地方。
这个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有些不切实际的地方,比如没有安排洗漱的时间,于是我和儿子又一起对这个计划重新进行了修改,把聊天的时间压缩了十分钟,如果洗漱耽误时间的话,就要少讲一个故事了。
有了规矩就成方圆,有了计划之后,儿子开始形成了时间观念,到时间他主动去睡觉了。别感叹时间都去哪了,只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爱心计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