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是父母该如何做呢?
1鼓励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部分。
在孩子眼里,大人们显得极度巨大、高效迅速、无所不能。当孩子有了这些感受,只有他们与生俱来的成长勇气支持着他们不放弃成长。孩子的这种勇气太棒了!
设想我们和一群巨人同处一室,我们能不能做到像孩子们那样持续给自己勇气?虽然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觉得自己能力甚微,可是他们用惊人的成长愿望和勇气,克服自己这种渺小羸弱的感受。
他们渴望成为家庭内平等的一分子,然而当他们在努力尝试给自己这个定位时,不断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正是我们目前普遍的养育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沮丧气馁。
2你让孩子感到自己很弱小吗?
四岁的彭妮跪坐在餐桌旁,看着妈妈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好。妈妈把蛋托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桌上,把鸡蛋从购物袋里拿出来。彭妮伸手拿蛋托, 想帮忙把鸡蛋放进去。"彭妮,别动!"妈妈喊,"你会把鸡蛋打烂的,还是让我放吧。宝贝,等你长大点再做。"
妈妈的无心之语却给孩子浇了一盆冷水,加深了孩子认为自己很弱小的信念!这对彭妮的自我认知带来了多少伤害?
我们知道,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能小心地把鸡蛋放好,当他们完成这件事情时,眼睛散发出自豪的光彩。妈妈们也会为孩子的成绩而高兴!
3你让孩子丧失自信了吗?
三岁的帕蒂想帮妈妈摆晚饭餐桌, 她拿起牛奶瓶准备往玻璃杯里面倒牛奶,妈妈抢过牛奶瓶,和蔼地说:"别动这个,亲爱的。你还不够大,我来倒牛奶,你可以摆餐巾纸。"帕蒂露出难堪的神情,转身离开了餐厅。
孩子天生具有极大的勇气,并且热切地尝试其他人能做的事情。如果真的把牛奶洒在桌子上又能怎样呢?损失牛奶和损失孩子的信心,哪个更严重?
孩子自己有勇气尝试一个新挑战,妈妈只要信任她,就是给她鼓励。如果牛奶洒了,妈妈只需要不断鼓励孩子面对失败,擦掉洒出的牛奶,轻声说:"再试一次吧,你做得到。"
4你是否过度保护从而使孩子失去勇气?
五岁的斯坦有点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地在游乐场上玩着沙子。过了一会问妈妈:"我现在可以去荡秋千吗?
"妈妈回答:"如果你想去的话,我牵着你的手就好了,这样不会有危险。 "
斯坦坐上了秋千说:"我可以上下摆着玩吗?"妈妈说:"那你可能会摔下来哦!还是我来推你吧,抓紧哦!"
当他们经过儿童单杠时,斯坦看到几个孩子挂着翻圈玩"妈妈, 我能玩这个吗?"妈妈:"不行的,这个太危险了。"
妈妈对斯坦过度保护,结果让他失去了勇气。她怕孩子受伤,所以处处拦着孩子,令他缩手缩脚,不能参加同龄孩子的活动。孩子无法自己做主,总是先问妈妈能不能。妈妈允许时,他也是漫不经心、毫无乐趣可言,这些正是孩子内心受挫的体现。
妈妈需要明白,当努力去保护儿子不受伤,实际如同在对他说:"你的能力多弱呀!"同时,这样的行为还会增加孩子对危险的恐惧感。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疏忽,我们要准备着,当孩子遇到难度较高的情况时,提供保护和指导。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