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其不正确的处理会给环境、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孩子每天的生活中也会面对各种垃圾,如果能够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仅可以增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对不同事物属性、作用的了解,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与环境的友好关系,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养成文明生活的方式。作为家长,我们不仅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成为垃圾分类的小能手。
《垃圾到哪儿去了》
图书《自然科学启蒙——垃圾到哪儿去了》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具体地描绘了垃圾产生的原因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等等。家长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向孩子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垃圾从哪里来的?”“垃圾到哪儿去了?”等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自主地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就更有针对性,对垃圾的来源和处理也会萌发出浓郁的兴趣。
在孩子自主阅读后,家长可采用亲子互动式的策略进行第二次的细读,家长和孩子共同来阅读每一幅画面的内容,重点帮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垃圾的再利用。在亲子互动式阅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通过更加具体的问答式互动,了解孩子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信息掌握情况,从而丰富孩子的相关经验。
认一认,分一分
垃圾有不同的类别,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人们将其赋予了形象化的表示。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网络、社区等途径了解垃圾分类的标记。家长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标记图的认识为重点,如“餐厨垃圾的标记图上画的是什么?”(原来食物残渣都属于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记图上的箭头是什么样的?和其他垃圾有什么不同?”(箭头一个接一个绕了一图表示可以再循环使用的,而其他垃圾标记图上的箭头是朝下的,表示不能再使用的。)“有害垃圾的标记又是什么样的呢?”(上面的红色叉叉表示对环境有害。)
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记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垃圾分类卡片”,用打印或绘画的方式,制作垃圾分类的标记卡和不同的垃圾物品。家长出示分类标记,请孩子找出相应的物品;或者由孩子出示分类标记,家长来找相应的物品,最后让孩子来检查家长找得对不对。
小区里的调查
小区里也有许多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是什么样的,小区里的人是如何投放垃圾的呢?家长可以和孩子带上纸和笔,到小区里走一走,观察小区的垃圾桶和人们摆放垃圾的情况,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纸上。当孩子记录好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聊一聊小区中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谈一谈我们该怎么做?
设计宣传海报
针对小区里人们的垃圾分类情况,家长可以引发孩子做小小宣传员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孩子用宣传画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鼓励孩子自己设计宣传主题,亲子共同制作宣传海报。家长可以与小区物管联系,配合孩子做宣传工作(如发放自制的宣传画、在每幢楼进口处张贴宣传画等等),帮助孩子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垃圾也有大用处
垃圾虽然是废弃物,但是许多垃圾都有重要的用途。在家里,一些可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经过我们的巧手就会变得不一样。瞧,家长和孩子可以利用饮料瓶、牙膏盒、废纸杯、纸碗等进行有创意的小制作。如,将空饮料瓶的上部剪掉,留下下半部剪出可爱的小动物的形象,用颜料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成为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盆,往里面放上一个小盆栽,可是别有一番情趣呢!用牙膏盒粘成车身,装上旧玩具上的轮胎,一辆全新的小货车一定会深受男孩子的欢迎……
垃圾分类进行时
在认识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后,更关键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进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讨论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垃圾桶;垃圾桶上面可以张贴怎样的标记;这些垃圾桶放在家里什么位置合适等等。接下来,就是全家共同按照孩子制作的分类标记摆放垃圾了。就让垃圾分类永远成为我们生活的“进行时”,让孩子从处理小小的垃圾开始,逐渐成长为地球的“环保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