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妈妈带琳琳来报名的时候,我有点纳闷,站在我面前的琳琳开朗、活泼、能说会道,不知道为什么她妈妈坚持要让她来情商课。随着课程的开展,我才渐渐明白琳琳妈妈的良苦用心。
第一次上课,我们大家一起玩“磁宝宝爬呀爬”的游戏,分组接力,看谁能把磁力棒垒得最高。琳琳非常喜欢这个游戏,边玩边不停地说:“太好玩啦!我一定垒得最高!”游戏结束了,我和助教老师一起把小朋友手里的磁力棒收回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不要!我不要!我还要继续玩!”琳琳叫了起来,助教老师告诉她游戏结束了,想把她手里的磁力棒拿过来。没想到琳琳一下子躺在了地上,甩着胳膊,踢着腿,哭闹起来……助教老师怎么劝她,她都不听。我走过去,静静地坐在她身边,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稍稍平静了一点。这件事情之后,几乎每节课琳琳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大发脾气!
我想,在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之前,首先该做的就是花一段时间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针对琳琳的情况,我主要观察以下几点:
1.琳琳通常会对谁发脾气?(对象)
2.在她发脾气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原因和征兆)
3.她发脾气时通常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当别人不能满足琳琳的要求时,她就会大发脾气,而且一定要满足她的要求之后,她才会平息下来。我了解到琳琳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陪她,一直是由保姆带大的。作为弥补,每当琳琳提出要求时,爸爸妈妈总尽量予以满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琳琳现在的“大小姐”脾气。对于琳琳的问题,琳琳妈妈也非常着急。我与琳琳沟通了一下,针对琳琳的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要做到:
1. 琳琳发脾气时,大人要先认同她的感受。(接纳)
2. 琳琳频繁发脾气时,大人可以采取“忽视”策略。(冷处理)
3. 对琳琳的进步,大人需要充分肯定。(正向引导)
4. 帮助琳琳找到应对不良情绪的更好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无条件满足。(疏导)
与琳琳妈妈取得共识后,之后每当琳琳发脾气,我就先走到她身边,蹲下来,抱着她,告诉她:“老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如果可以,能把生气的原因告诉老师吗?”取得她的信任之后,她会愿意把想法告诉我,在断断续续讲述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她小小的身体渐渐放松了,被接纳和被倾听的过程,本身就帮助孩子疏导了不良情绪。
如果琳琳在上课的时候发脾气,因为怕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我就让助教老师在一旁陪着她,但不作任何干预。一直到她平静下来,助教老师才会问她要不要继续参加下面的活动,如果她愿意,助教老师就牵着她的手带她加入进来……
琳琳不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而且外向大方,她也很关心周围的同学,班上有一个不太受人欢迎的极其内向的孩子,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琳琳却会主动邀请他加入她的小组,对于她的这些行为,我一有机会就大力表扬,同时也教琳琳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让大人满足她的要求。
渐渐地,“大小姐”琳琳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次,另外一个小朋友发脾气了,我看到琳琳走过去,搀起小朋友的手,像大姐姐一样温柔地安抚他,我真是欣慰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