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中发现,有6成受访中学生,在消费观上抱“不怎么考虑价格,喜欢就买”的态度,父母变相成了提款机。两会中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的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表示,根据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而这些,都是从小缺失财商教育带来的恶果。
不少父母忌讳跟子女谈钱,害怕太早对孩子灌输金钱观会令子女一切向钱看。这种担忧合理吗?
朋友的女儿,才4岁,每当看到父母买新东西时,就会提醒父母:“爸爸,你的旧球鞋还很好,你可以等用破了再买啊?”
父母好奇为何女儿那么“懂事”,细问:“女儿,爸爸为什么需要那么节俭呢?”
孩子讲出令父母震惊的理由:“你们现在省点,以后才有多点遗产留给我啊!”
朋友对孩子这种想法感到心寒,开始反思金钱观教育缺失的问题。
这种事情不是个例,我已不下数次遇到,成人在逗玩五六岁的孩子时,孩子冲口而出的说:“父母死后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了!”
财商教育,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正确的价值观,从孩子还是婴儿时,亲子相处的细节中,就应开始积累与建立,家长要注意你对宝宝展现出怎么样的消费习惯,这是你的子女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商教育第一课。如果你不为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将来自有他人取代你。而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很自然会让孩子变得功利。那么,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去对抗浮躁的社会风气给孩子带来的思想污染呢?
控制欲望
“资源有限,欲望无限”,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然而,不少父母,从孩子未懂事开始就种下一个完全相反的理念:“资源无限,欲望有限。”
一对夫妇带着儿子逛超市,儿子跑到饮品柜拿起一包饮品,不肯放下。妈妈打算由得儿子拿走这包饮品,她去结账。爸爸提出反对意见,坚持不应为这饮品买单,从儿子手上拿走饮品,放回原处。这时儿子开始哭闹,妈妈心软改变主意,跟爸爸说:“这包饮品又不贵,买就买吧。”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可能你也曾经历过。我也经历过,这个场景在我儿子2岁时经常发生。每一次,我都坚持不满足孩子的非必需品的要求。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面对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父母心存“又不贵,买就买吧”的想法十分正常。然而,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想法潜在很大的隐忧:父母让孩子产生“资源无限,欲望有限”的错觉。孩子的物欲,2岁时是一包饮品,6岁时是一个名牌书包,10岁时是一双名牌球鞋,到14岁时是一台时尚手机,到18岁时是一台最新款手提电脑……这些都是父母能力范围以内,予以满足看似没什么大不了。
但从小就养成一种习惯,任何物欲也能得到满足,欲望持续增大终有一天会超出父母能力范围,到时孩子才惊觉物欲得到满足并非必然,这样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