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生病。带宝宝去看病,如果能找到一点小窍门,不仅能省时间、省钱,也能让宝宝少遭罪,家长早放心。
一、带宝宝看病咋能省时间
宝宝有病,妈妈着急,花钱不算,还怕耽误时间。下述方法不妨一试,也许能节省一点妈妈们的宝贵时间。
1.避开就诊高峰 许多医院坚持24小时门急诊,节假日不休息,不限号。所以,看病最好避开就诊高峰。如果病情允许的话,看门诊可以上午早一点或晚饭前就诊,能有效节约时间。
2.带好病例化验单 如果宝宝曾经去过其他医院,再看病时要带上健康册,上面有以前诊治情况和各种检查数据,既避免叙述不清,又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3.详细记录病情 患病时间久的宝宝,妈妈最好有病情记录。如发热时间长的,每日定点记录几次体温;吐泻严重的要记录次数和形状;记录末次大小便的时间;多饮多尿者要记录每日饮水(杯)和小便量(瓶)等等,以供医生诊治参考,这样初诊的效果就相当于复诊。
4.诊前做好准备 婴儿就诊前要喂足奶,换好尿布。大小便异常者,离医院近的可把大小便标本一并带来或者在候诊时收集好,以备化验用。如怀疑肝、肾、腹部等疾病者,清晨最好禁食水,以便当日即可取血和做各种检查。
5.确定门诊时间 许多医院各科设置齐全,内科又分心脏、肾脏、呼吸、血液、内分泌等十几个专科,若提前问清门诊时间,或提前预约挂号,有的放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带宝宝看病咋能省点钱
宝宝有病,看病花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的,虽说给宝宝看病不心疼钱,但对工薪阶层也是个沉重的负担。下述方法不妨一试,兴许能给家长们节省一点开支。
1.有病先用OTC OTC即非处方药。OTC是家长们不经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而且是不一定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其中包括:①镇咳抗感冒药;②止痛药;③消化系统用药;④皮肤用药;⑤滋补药;⑥维生素等。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因之一是方便广大群众,一些小伤小病可以就近购药、及时用药,免去请假误工,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化验、取药等费时、费钱、费力之苦。
2.轻病先用小中药 发热、感冒、咳喘、腹泻、食积等症可以涵盖大多数的儿科轻病,用一些疏表灵、银翘散、藿香正气水、清肺丸、肺闭宁、磨积片、消食丹、保和丸等中成药,有时效果不错。
3.根据病情选医院 宝宝有病,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宝宝如果病情紧急,一定要立即到医院看急诊,千万不能耽误。许多医院坚持24小时门急诊,急诊绿色通道可以帮助及时得到医疗救护。如宝宝病情稳定的话,可以到社区医院看病,也可以到综合医院儿科或专科医院看病。社区医院现在条件很好,病人较少,离家也近,许多常见病及时诊治效果会不错。
4.根据病情选大夫 看病有门、急诊,又有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和主任医生几种门诊,诊疗费不同,可以根据病情、家长经济能力和需求选择。有时候主治医生的候诊病儿少,家长可以按需选择。有的医院为解决病人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副主任和主任也看普通门诊,这样也可以连续就诊。为了方便家长取药,有的医院设有简易门诊号或问病取药号,挂号费和时间会节省一些。
5.辅助检查关注性价比 许多二甲、三甲医院化验室通过质量控制检查评比,全市化验是通用的。曾经在其他医院就诊过的,再看病时要带上健康册,上面有以前诊治情况和化验资料。辅助检查针对性要强,家长应尽可能明了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当然由于疾病的个体差异和不典型性,准确把握火候也有难度。
6.家中备药底码清 家中有病儿,每次看病都开药,简直成了小药库,就诊前列出家中药物清单,与医生的药方对对号,协商一下,能用的药或能代替的药就不要再开了,只要治疗原则对头,同类药物疗效也不会有太大差异。
7.常见病提倡小处方 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都是开3天药量,也就是3、4种药物,如果家长不要求加倍开药,处方费用不会太高。没有特殊需要或者慢性病,尽量别要求开长疗程、大处方。
8.确定在哪取药 当地有医药分家试点医院、公立医院当然最好,因为药费加成少。如果现在没有的话,在医院看病后,到“平价药房”取药也未尝不可,当然药房要有信誉,进药途径要正规。
另外,有的病需要连续就诊,是不是每次都要看主任医生,家长也可有点儿打算。重症患儿是门诊省钱,还是住院省钱,家长也要算计一下,住院可省去车马费、挂号费、输液费等;不用自己提心吊胆观察病情;住院能陪伴;医护连续诊治护理,一包到底;有些福利还能够利用,住院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