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是孩子阅读的第一个文学品种,从阅读图画书的那一天开始,孩子就向着文学殿堂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阅读图画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学思维也会渐渐生根、萌芽。有一些图画书,就是特地为孩子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学思维的发展而设计的。
儿歌、童谣类图画书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最有利于学习语言的书,莫过于儿歌和童谣类的图画书了。美国著名童书推广家Dorothy Butler曾说:“童谣、玩具熊和尿布,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需品。”这些短小而富有韵律的文字,是最适合宝宝的文学起步读物。哪怕只有三四个月大,听着爸爸妈妈念出童谣,也会开心地咯咯笑!
也许有爸爸妈妈会问,儿歌和童谣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区分标准很简单:童谣是用来吟咏的,而儿歌是可以唱的歌曲。所以,童谣可以让孩子在诵读中感受到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韵律,而儿歌类图画书一般会配上音乐CD,让宝宝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
台湾作者李紫蓉和林小杯合作的《早安晚安》就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宝宝的儿歌图画书:从早上起床说早安,到刷牙、吃饭、洗澡、尿尿,再到晚上睡觉说晚安,作者用优美流畅的儿歌贯穿了宝宝的日常生活,在优美的文字及旋律的陪伴中,快乐地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学会生活自理。比如,洗澡时可以一起唱:“小宝宝,爱洗澡,小鸭陪他吹泡泡,小鱼陪他躲猫猫。”快乐的歌声,让洗澡时间变得充满乐趣,而宝宝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对语言韵律、节奏的感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童谣和儿歌类图画书虽然没有完整的故事,但文图的紧密配合仍然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一边听,会一边关注图画的内容,通过耳朵与眼睛的配合,使文图之间有了关联。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李坤珊曾指出,这一类图画书的配图应该主题明朗、背景简单,贴近孩子生活,给他们带来亲切而愉悦的阅读感受。
平行、开放式叙事的图画书
对更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不但能够感受到语言形式的趣味,还可以体会叙事的内容:能够体验到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到情绪的微妙变化……读完故事之后,阅读过程是不是就结束了?当然没有。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运用语言去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
有一类图画书特别鼓励孩子参与到故事里,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情,这就是具有平行、开放式叙事结构的图画书,法国作者阿诺?阿梅哈和侯邦合作的《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和《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就是这样的书。
在这两本书里,每一页都有一个小动物在讲述他们和爸爸妈妈相处过程中的温暖而有趣的细节:我最喜欢爸爸撕一小块热乎乎的面包给我吃;我最喜欢爸爸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我最喜欢妈妈带我在阳台上给花花草草浇水;我最喜欢妈妈每天早上都轻轻地吻我一下……作者以平行结构展开叙事,一方面符合孩子跳跃性思维,告诉读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喜欢”理由;另一方面也给小读者预留了参与故事的空间。孩子可以自己寻找“我特别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过程,提高孩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更有意思的是,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亲身实践书中写到的生活细节,让阅读过程更加立体、深入,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也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而是延续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
美国图画书作者蒂波拉·安德伍德和雷娜塔·丽斯卡合作的《好安静的书》《好大声的书》也是这一类的范例。《好安静的书》以铅笔细腻地描绘出各种如毛绒玩具般温柔可爱的小动物,并富有创意地讲述了“安静”一词的多种面貌:专心画图的安静、孤单单在学校等着被接回家的安静、坐在云霄飞车冲到最高点时的安静……画面里的小熊、兔子、糜鹿、小刺猬在不同情境中,出现安心、沉醉、惊愕、害怕、忏悔、期待、小心翼翼等各种不同的表情,而所有这些表情,都让“安静”这个词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好大声的书》也是如此,它记录了孩子从清晨到夜晚遇到的各种吵闹声,有欢乐、有紧张、有尴尬,情绪跌宕起伏。
这两本书讲述的仿佛是声音的“相对论”:孩子会发现,在不同的心情之下,感受到的环境也是不同的。通过阅读这样的书,孩子会跟着去体会、思考,进一步地,他们会跟着去描绘、去讲述,不但观察外在的世界,也步入内心的秘密花园。这样的过程,不但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伴随着文学思维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