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我开始认真地观察起乐乐,发现她似乎生活在框框里,没有生气。明明是第一次坐缆车,可是她既不兴奋,也不敢站起来看,因为巧虎教过她这样做很危险。站在山顶,她不是好奇地看风景,而是在琢磨算术题:“这座山高3000米,我的速度是每小时1000米,那我要爬3个小时……”虽然上幼儿园的孩子会做除法令我吃惊,但是感觉却很怪,这是一个孩子该做的事吗?记得豆豆第一次爬上顶峰时,他蹦着冲山的对面喊:“大山哥哥,我来啦!我叫豆豆,豆子的豆……”喊得嗓子都哑了。
回家后,我跟着豆豆仔细地看了几集巧虎,发现巧虎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是采取重复的洗脑法,比如教导孩子不要乱跑,不仅有儿歌反复唱,还会播放巧虎乱跑引出的各种事件,配套的书和材料也是同样的内容。短期是很有效,但长此以往,却会让孩子习惯于学习模仿,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限制。
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豆豆看巧虎的次数,更注重在生活体验中,让豆豆去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阅读的兴趣。比如,我给豆豆找了一本跟吃饭有关的绘本,讲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一个火车站,里面有很多小精灵在工作,把食物运送到胃、大肠、小肠,再拉到马桶里……我对豆豆说:“如果饿肚子,小精灵就没有办法工作,他们一睡觉就会打呼噜,所以,你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咕噜声。如果冰淇淋吃太多,那火车轨道就会被冻住,没法往前开。如果食物不好好咀嚼,那大块的食物也会砸伤小精灵哦……”这种循循善诱的引导,比起《巧虎》里面的饭饭先生会跑掉,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倍。乐乐会摸着肚子,想象小精灵们是怎么工作的,还会举一反三地编一些小精灵们的故事。比如,小精灵们说话都用精灵语,所以豆豆听不懂;如果运送食物太累,还会躲在火车站里偷偷懒;精灵们还分了几伙,一伙是红精灵,一伙是黄精灵,一伙是蓝精灵……
平心而论,《巧虎》是一套优秀的早教产品。比如内容全面,年龄分段精确,结合了儿歌、舞蹈等有趣因素,有书和玩具等配套产品,还和亲子乐园合作,寓教于乐。但是,哪怕它再好,再有效,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不能把孩子扔给它就不管了。为人父母,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只有父母丰富生动的引导和启发,孩子才会有广阔的视野、无限的创意,更重要的是,留住属于他们自己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