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
宝宝说:看得更远,让我对想要的东西更专注。
前面几期提到,宝宝视觉学习的一个丰富来源是和大人发展出共同关注点:宝宝很快就看出大人在看什么,也同时关注。中美科学家通过研究8个月左右的宝宝发现,那些会爬、爬的时间长的宝宝,通过大人的视线和转头动作来追踪大人目光所及点的能力,比不会爬行的宝宝更强。
研究发现,6~10个月大的、会站的宝宝会花更多的时间看远处的玩具、人、房间里的东西。有爬行经历的宝宝,身体在往某个方向移动的时候,目光会全部落在目标上。就是说,当能爬行、能走的宝宝看到的目标多了,他们想拿到手的东西就多了,而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对目标专注,这就培养出了注意力。
决策能力
宝宝说:每一个尝试都让我面临一系列选择。
宝宝在行动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新情况:从这里走到那里会不会摔倒?摔倒了怎么办?这个坡能不能下?怎么下去?这么宽的一个口子能不能迈过去?这个扶手牢不牢?……宝宝必须尽快通过看、摸来获取感官信息,迅速判断哪种行动是可能成功的,哪种是不可能的。决策时,宝宝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物体大小、形状、硬度;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环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地面,有什么物体可以支撑自己等等。这个过程和成人决策过程的步骤是一样的。
宝宝的行动决策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头戏。研究人员做过各种实验,看宝宝在自己身体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决策,这类研究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拿决定是否下一个坡做例子:当宝宝看到较大的坡时,会停下来,看、摸;两手抓住坡的边缘,头向下,用手腕作为支撑点身体前后左右摇晃来感受这个动作的可能性。看到一个很陡的坡,宝宝会往里看,把脚放进去试探……
这些决策判断因为宝宝的身体迅速成长、能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得更加复杂。爬行经验丰富、刚会站的宝宝,爬到一个36到50度的坡会停住,达成一个合理的“决策”;但当他站立时,见了同一个坡会大胆地往下走从而跌倒,算是一个不合理的“决策”。原因是,在站立状态下,他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应付环境中的挑战没有判断的经验。 所以,刚会爬或刚会走的宝宝在实验中,会胆子更大,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研究发现,即使是同样年龄的宝宝,那些平日爬行、行走经验越丰富的宝宝,判断能力越强。这说明,宝宝很会通过经验学习、调整判断系统。
当自己实在搜集不到足够的信息来做判断时,宝宝们会想到最后一招——求助大人。他们发出孩子式的各种求救呼叫,包括啼哭,或者向大人伸手求援。这时候,大人的表情如果放松、正向(表现出笑、好奇)等,宝宝往往会前行;如果大人紧张、害怕,宝宝往往会放弃行动。
给宝宝照顾者的小建议
1.根据宝宝下一步的体动能力,提前在家里设计出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比如把怕碰、怕撞的东西收走,在宝宝不该打开的盖子上设计一个宝宝打不开的机关等等。
2.尽量扩展宝宝安全的体动环境。把宝宝能安全体动的环境尽量拓展到每一个房间,房间的床上、地面。
3.让宝宝爬行、行走的环境尽量丰富。比如,宝宝能到的地方适量地放一些不同材质的玩具,楼梯不见得随时都要挡住,障碍不见得都要清除。大人可以通过密切监督宝宝的安全让宝宝有上楼下楼、爬坡下坡、摸硬摸软的经历。
4.当宝宝试图通过体动达到某个目标时,要给宝宝时间去琢磨、尝试,以培养宝宝的决策能力和习惯。当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要急于一下帮助宝宝达到目标,而是只提供部分协助。比如宝宝要够高处的东西,不要直接拿下来递给宝宝,而是把东西放到宝宝能够到的高度,让宝宝自己去通过努力拿到东西。宝宝能爬台阶了,就让宝宝自己爬,大人跟在宝宝后面保障安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