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宝宝为何对我时近时远

宝宝为何对我时近时远

2014-08-26 15:46:03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早教
标签: 幼儿早教    早教知识   

  生命的第一个月:孩子和母亲最初的任务,在于寻求一种和谐:遗传是来自DNA的遗传因素和实际发生在生命中的情感反馈之间的和谐。例如:孩子由于镜映神经元的发展,会开始模仿母亲或他人的微笑。但发展后的儿童,会对他人的微笑给予情感的解读,而这种解读的能力,需要母亲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母亲的微笑是真诚的吗,还是富含焦虑和冷漠?在表达情感,还是仅仅是社交情绪?孩子和母亲都需要学习,为生命中的情感赋予意义,才能共同塑造这种情感的和谐。母亲和孩子需要辨识一些沟通中的信号:此刻母亲是在焦虑吗?还是一切正常?孩子的眼神意味着有所需求吗,还是没有?这样的经验需要母子都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找到和谐的共鸣。

  生命的第四个月:一个新的阶段即将开始并将持续至少6至8个月:他们醒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开始使用各种感觉通道来探索周遭的世界。当然,探索的主要兴趣点还是从母亲开始。此刻,孩子才意识到母亲是一个独立于自己的、外在的现实。接下来,孩子开始向母亲学习。而且,他也意识到了“母亲”和“其他人”的不同:当孩子8个月大,陌生人接近孩子时,孩子表现出的明显的焦虑,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事实。

  当孩子开始走路后:这意味着这个阶段接近了尾声。孩子从“四只脚”转换到自己的两只脚,展现了生命的序曲的第一章:那就是他成为了一个冒险者。事实上,当他们10~12个月时,只要他们能做到,小英雄们就已经开始从妈妈的怀抱出发,去探索新世界了。他们欢快地、满足地呼喊着,尖叫着跑来跑去。当然,此时的小英雄们还是不够勇敢,他们不敢跑得太远。有时候跑出去一会儿,就又会小心翼翼地回到母亲身边,向母亲寻求探索新世界的勇气。

  此时,也是孩子发现“过渡性客体”的阶段。深爱的玩具,甚至是动画片“史努比”里莱纳斯手中永远抓着的一块小毯子,一个可以依恋、一件可以陪伴他睡觉、一个可以陪着孩子游荡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过渡性客体”。在孩子第一次远离母亲时,它们替代了母亲,陪伴在孩子左右。

   妈妈应该怎样抱孩子?

  另一方面,请注意,此时的孩子并不是毫无反应的生命体。他们只是像植物般生长而无法习得任何经验吗?不,相反,母亲的所有行为都为孩子的无意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为孩子构建出了世界的最初模型。

  YES

  基于上述理论,面对孩子的需求,母亲该做些什么事满足孩子很重要。与此同时,能够给予契合孩子的心理状态的情感回应也同样重要。孩子会无意识地捕捉到这一切,不仅从面部表情(微笑),从声音(甜美而温柔),最主要的方式是从身体语言方面感知:因为此时,孩子的多数时光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度过的,所以,抱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

  NO

  遗憾的是,很多母亲缺乏自信,她们抱孩子的方式不是过于柔弱、不稳固;就是太过急躁、粗鲁或抱得过紧。前一种方式,让孩子觉得没有边界,可他却需要学习建立身体的边界,这个身体的边界,是他未来自由与自我保护边界的雏形;而后一种方式,让他感觉被限制、压迫。两种方式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危险。

  生命第二年

  孩子为什么变得不安和易怒

  当孩子开始用双脚探索外面的大世界后,奇怪的是,情况又开始变得很复杂。这具体表现在,欣喜和骄傲过后,孩子会开始显示出一些犹豫。第二年的后半年,远离母亲时的快乐开始减少(当然,有时候也会增加),但无论如何,孩子四处漫游的时间开始逐渐减少,最后甚至会很少见。与此同时,显著增强的却是他们对母亲的依恋。除此之外,孩子开始呈现出一个新的、让人烦躁的特点:他们开始变得不安、焦躁,常常生气、易怒。他到底怎么了?

  细致的观察者会发现,孩子其实害怕失去母亲的爱。他可能以为母亲和他想的一样,也许他为自己的“自私”感到内疚。上述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解释有很多,最好的解答是将这些猜想结合起来。孩子的众多行为中,最让母亲头痛的可能是孩子的愤怒,这让母亲们感到巨大的痛苦,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和猜测。究其根本,可能是存在于孩子内心的矛盾,是一种渴望自由与忠诚于母亲之间的冲突,或者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与试图否认离开母亲会产生内疚感之间的矛盾。可以确信的是,此时的孩子,充满了矛盾的情绪体验。

    妈妈应该怎样做?

  现在,显然,母亲的反馈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

  YES

  母亲们,需要接纳孩子寻求独立的能力,鼓励孩子。这种接纳,能帮助孩子模仿和认同母亲,培养出孩子在不太痛苦的状态下接受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孩子心中内化的母亲形象,能帮助孩子减少伤害,并将自己带回良好的情绪状态,带回爱的身边。于是,一个成年人必须的内部平衡得以发展,孩子的人格也会更加具有韧性和弹性。

  NO

  遗憾的是,当情况变化时,很多母亲不知如何应对:她们变得比孩子还要焦虑和愤怒,失去自信,同时认为自己犯了错,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带好孩子,感到自己被孩子背叛等等。这些反应会让孩子开始出现高度不稳定的状态,过度依恋或者充满矛盾,孩子将无法整合自己的多种感受,也无法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生命第三年

  人格显现,走向独立

  从孩子生命的第三年开始,他的人格会自我显现,养育他的父母和周围的亲属能或多或少地清晰地察觉到他的人格特质。除非一些特殊的时刻造成的巨大转变,比如遭遇巨大的创伤,孩子的余生都会具有类似的人格。现在,虽然还是萌芽状态,我们也许该第一次谈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个体。

  一个不再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焦虑的孩子,一个不被自己过强的情感淹没的孩子,一个能接受母亲的缺席而不会出现危险的幻想的孩子,一个不会因为母亲的缺席而感受到太多痛苦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孩子。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