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微博上承认患淋巴癌,此前央视播音员罗京、歌手阿桑、演员李钰等也都被淋巴癌夺去了生命。淋巴癌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它一次次残忍地闯入人们的视线。9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卓家才博士。
淋巴瘤"钟爱"青壮年
俗称的"淋巴癌"并非严谨的医学用语,所谓的"淋巴癌"通常指代的即为淋巴瘤。淋巴瘤类型繁多,目前已知的就有70余种病理类型,但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相对较好。然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国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正逐年升高。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是青壮年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患者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2万人。
卫生部门日前公布的对全市肿瘤患者死亡年龄统计显示,因患淋巴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不到50岁,而患其他肿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则在58岁左右。40至50岁已成为淋巴瘤的高发年龄段。
不了解淋巴瘤的早期症状而忽视自身健康状况,是造成死于淋巴瘤患者多为青壮年的主要原因。
早期无痛易被忽视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往往首先出现发生恶性变的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局部表现,一般常侵犯表浅淋巴结,如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淋巴结,也可以是纵膈、腹膜后、肠系膜等深部的淋巴结,或者同时侵犯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少数病人可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如胃和肠道的淋巴组织。
不少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不断增大,以后其他部位如颌下、腋窝淋巴结也会陆续被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而丰满,通常没有触痛和压痛。到疾病后期,淋巴结会长到很大,并互相融合成块。
纵膈也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数病人在疾病初期常常没有什么明显症状,X线检查才会发现有中纵膈和前纵膈的分叶状阴影。纵膈淋巴瘤尤其多见于儿童。部分病例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但因为这部分病人的肝功能大多无明显异常,并且由于肿块弥散,肝脾B超或CT扫描也少有大的占位病变,因此有时不容易被发现。
部分淋巴瘤可治愈
淋巴瘤除了这些病变局部的表现以外,还有肿瘤所致的全身表现,大约有10%的患者以发热、皮疹、盗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的原因不明,以后才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经过检查才确诊。也有少数患者伴有比较隐匿的病灶,但常常会有周期性低热。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多种症状的存在可能标志着疾病的进展。此外,神经系统、皮肤、骨髓等也可被累及。
淋巴瘤的表现有时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能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诊,治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和结果也不同。在临床上,由于新药的增多,特别是综合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部分淋巴瘤已成为在相当程度上的可治愈之症。
定期体检可提早发现
淋巴瘤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有条件应尽量定期接受项目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且检查间隔不宜过长,最好每季度到每半年就接受一次体检。如能早期发现,淋巴肿瘤的负荷相对较小,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据介绍,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以每年7.5%的速度迅猛递增,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绝大多数淋巴瘤患者被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从而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证实,40至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往往忙于工作和家庭,一旦出现晚上睡觉时出汗、不明原因的低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往往会误以为是太累了而未及时到医院就诊。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对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淋巴瘤的早期信号
1.无明确原因的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面所讲的淋巴瘤的特点的。
2."淋巴结结核"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慢性淋巴结炎"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的。
3.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经治疗有时好转,但经常有反复,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总之,淋巴结肿大及其它症状都不是特异的。可见于多种疾病,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故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