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暴力教育”能行多远?

“暴力教育”能行多远?

2014-09-02 09:40:58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亲子教育

2. 8岁以后,体罚无法再给孩子震慑力

1岁多的孩子,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因为还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但是到了两三岁,孩子就不会那么听话了。同理,8岁以前,孩子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这时孩子做了什么事,身体如果有了痛苦,以后就不会做了。所以,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体罚确实能有效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认识能力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体罚便不再好用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两三岁,9岁到10岁这个阶段非常不适应,觉得孩子很难管,就是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经历了成长的飞跃,而父母没有跟上来。

3. 体罚个性强的孩子,极容易造成逆反

教育是最因人而异的,外向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不同,同属外向或者内向的孩子之间也不相同。内向的孩子通常不宜体罚,尤其是较重的体罚。外向的孩子也要因人制宜。大体来讲,外向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敏锐而从容的,一种是莽撞急躁、经常手忙脚乱的,对于前者一般比较省心,对于后者,我们首先应该悦纳而不是苛责孩子的天性,更多提醒和帮助孩子梳理和控制自己比体罚更有效。

对于个性很强的孩子,一定要注意给他发言的机会,否则极容易造成孩子逆反。

4. 父母的威慑力,并非通过“打”来实现

孩子是用来爱护和引导的,不是用来让脾气不好的父母撒气的。很多父母打着体罚的名义,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过重的体罚会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其实,有的父母,一个眼色孩子就怕了。有的父母严肃问几句就够了。但是有的父母却要打一顿才行。我的一个朋友说,儿时她对母亲发火,父亲只是把手郑重地放到了她的肩膀上,她马上感受到巨大的威慑,并且有所收敛。这种善用“威慑”的本事是应该学习的。

5. 频繁使用体罚,降低父母的威信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体罚的经历,如果只被打过一次,那么,对于为什么挨打一定是记得清清楚楚;如果被打过很多次,那么只能记住比较特殊的几次;对于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们往往只记得“爸爸/妈妈总是打我”,对于为什么挨打却不怎么记得。

体罚,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其它方式代替就代替。频繁使用会“增强”孩子对体罚的适应和抵抗力,同时也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一旦孩子被“打疲了”,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任何效果了,甚至能出现和父母对打的情况,孩子也很容易把暴力的方式迁移到他与同伴的相处中。哪怕父母再生气,一个月内不要超过两次体罚孩子,而且越少越好。

6. 做不到打完不心疼、不后悔,就别打了

假如孩子做错事,你一定要采用体罚的形式,那么请不要在打过孩子之后,当着孩子的面哭或者面露后悔的表情,孩子会认为你下次肯定不忍心再打他了,从而重犯错误。假如你在孩子哭后,去哄孩子甚至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认为错的人是你而不是他。

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常识:自相矛盾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如果我们表现出不一致的态度,孩子就会怀疑父母会不会有问题。

如果做不到打完不心疼、不后悔、不道歉,亲,就别打了。

7. “秋后算总账”式的体罚对孩子有害无益

对于孩子来说,事情的因果关系需要联系紧密才能理解,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这样的体罚,大部分情况是在找理由发泄自己的怒气。

8. 别在人前体罚孩子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一定要避免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家里面有客人在或者孩子的同伴在也不适合。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