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藏在家庭里,藏在早期的亲子关系中。这让我想起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登说过的一段话:“当孩子开始学抓,写字的基础开始构建;当他开始学走路,骑自行车的基础开始构建;当他学说话,学习拉丁文的基石在构建。很多知识的掌握都源于童年? ”
小婴儿渴望被看到、被关注,被爱,尤其渴望眼神的交流,当这些需求被满足时,未来社会交往的种子就已经种在了小家伙的心里。妈妈与宝宝的温柔对视,以及柔声细语的“交谈”,正是给宝宝上的与人交往的第一课。
安全感的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父母自身情绪的调整……孩子社交发展的密码就藏在每日细碎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地不在观察和模仿着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社交教师。如果父母尊重自我、他人以及顾及情境,孩子也会在未来的社交中自信,悦纳自我,懂得欣赏他人……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在养育孩子这事儿上也完全可以用得上。
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不一定是在菜谱上,或许仅仅是提供一个全家人一起享受食物的氛围。
面对写字歪歪扭扭的孩子,与其一遍遍地让他写字,不如让小手在有趣的力量练习游戏中变得更有控制力。
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有时完整的接纳与理解会比直接的鼓励更为有力遢。
跳开问题本身,不纠结在此时此刻的解决,当试着将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多角度的层面去解决时,当试着理解孩子真实的需要时,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没有指责,没有发脾气,没有硝烟……通过“诗外功夫”进入更为舒服、放松的解决过程,让问题迎刃而解。
是的,每天解决问题是父母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完全地接纳这个现实吧!接下来,试着启动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