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三四岁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想给孩子洗脸时他一溜烟地跑了,随着你的围追堵截,他快乐地哈哈大笑;他故意做出一些很可笑的表情凑近你,当你表现出反感和抓狂时,他手舞足蹈并且重复无数次;他常常将车钥匙等重要物品藏起来,然后在你急得跳脚时,露出满意的微笑……
其实,这都是幼儿自编自导的“控制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让内心变得更强大。对幼儿来说,他们常感到无助,又有无限的渴望克服这种无助感。所以,他们会独创出许多游戏。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这方面的天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了解自己需求,并为自己设计游戏”的专家。
一个无法在餐厅好好吃饭的孩子,可能会喜欢“开餐馆”的游戏;一个最讨厌逛超市的孩子,可能会要一套收银台玩具扮演收银员的角色;一个在幼儿园唯唯诺诺的孩子可能喜欢给爷爷奶奶做小老师……
从这些例子家长可以明白:控制游戏就是孩子在游戏中成为控制者,通过虚拟一些角色,强大自己,克服恐惧,增强自信心。但是,很多家长不知如何配合孩子玩游戏。有些家长愿意陪玩,但不知不觉中,又按自己想法改变了规则或是成为游戏主导者。这种结果是,孩子失去玩的兴趣,觉得家长“毁了游戏”“莫名其妙地打断自己”“一点都不会玩”……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在“控制游戏”中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首先,孩子渴望在游戏中“说了算”,渴望成为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裁判者。聪明的家长只需要做一个好的演员,随着孩子的要求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如:几乎每个孩子在某段时间都喜欢玩锁,当他们将大人锁在门外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女儿将自己锁在厕所时,扮演一个悲催的受害者,他“哭泣”着拍门说:“太黑了,我好害怕哦。”然后,他尝试拉门、踹门,发明万能钥匙,尝试缩骨术、隐身术……当他在里面使出三十六计时,女儿在外面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个游戏达到了小女孩的预期——充分显示了她的足智多谋。她为自己“控制”了爸爸而倍感自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家长勒令小女孩开门并警告她以后不许这么玩,她幼小的心灵会多么沮丧,锁和门对她来说会变成多么可怕的禁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