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女儿出生,狂捐450亿美元的扎克伯格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如此有本事又热心慈善,人家父母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后给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同时捐出自己99%的股份(市值450亿美元)成立基金,用于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平等。这个31岁的年轻人,不仅拥有惊人的财富和幸福的家庭,还拥有真诚、关爱、积极等很多内在品质。到底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扎克伯格可以尽情地做自己?
不设限,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
扎克伯格成名后,很多家长都试图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父亲艾德低调地表示,他并不是一个育儿专家:“我和妻子都相信一点,这或许是培养他们成才的最好办法,那就是不要引导你的孩子走向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而是要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和兴趣,并且支持他们自由发展,鼓励他们做想做的事。”
每个人的育儿理念,除了受当下的环境影响,也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艾德之所以反对限制孩子的发展,是因为他自己曾经被限制过。艾德很早就表现出理科方面的天赋,但迫于父亲对他“早日赚钱养家”的期待,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成为一名牙医。没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实现人生的艾德,希望让孩子做自己。他尽力给他们一个开放、宽松的成长空间。
没有人愿意限制孩子的发展,但很多家长害怕自己什么都不做会“耽误”孩子,所以才给孩子增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其实,不限制孩子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只是,你期待孩子有怎样的表现,要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然后,用你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艾德对儿子的教育,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艾德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不要害怕尝试科技产品。”他总是这样对孩子说,总是和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些搞不懂的未知领域。他对待科学的态度告诉孩子们,只有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才能不断地进步。所以,扎克伯格很小就对科技产品感兴趣。
尊重兴趣,不计成效地全力支持
在教育中,仅仅不设置限制、发掘孩子的兴趣恐怕还不够,考验家长的是如何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兴趣,需要被激发,更需要被保护。
小时候,为了搞清楚唱歌的人是怎么“钻进”音响的,扎克伯格趁父母不在时偷偷地拆开了家里的音响。艾德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这么做的想法。知道儿子只是为了探索,他反而鼓励孩子说:“做得好!”
当然,艾德并不是盲目地纵容儿子的冲动犯错。音响事件之后,艾德开始留意儿子的行为,细心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当他发现扎克伯格有着极好的观察力,看待问题也很有远见时,他选择信任孩子,任由儿子在科技的领域自由探索。
扎克伯格10岁时,开始流露出对计算机编程的浓厚兴趣。那时候,电脑很贵,艾德几乎是倾家之力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妻子凯伦责备丈夫的冲动,艾德却笑着说:“我是在帮助他做喜欢做的一切!”他还请了家庭教师教扎克伯格编程,在儿子受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有一次,扎克伯格倾尽全力做了一款《摇滚乐团》的游戏,让家人试玩。3个姐姐很快发现了游戏的漏洞,感觉游戏很无聊。扎克伯格因此有些失望和胆怯。艾德理解他的失落和痛苦,坐在儿子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不要胆怯,不要害怕困难。只要你决定了,就要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成功才会属于你!”这次谈话,让扎克伯格感动地流泪。父亲无条件的支持和不计成效的态度,让他汲取了重整旗鼓的力量,重新开始编程。
就这样,艾德几乎是全力支持儿子的兴趣。他并不期待儿子成为编程高手,欣赏的是扎克伯格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地征服一个个难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扎克伯格对编程的兴趣才能最完好地保留下来;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兴趣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