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院士讲到“早教”时说,早期教育十分重要,但不是对知识的灌输记忆,而是要培养孩子社会情绪能力;无独有偶,美国幼教协会制定的5大早教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帮助儿童“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恰当地表达和表现;有机会在交住中发展亲社会行为,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矛盾,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情绪如此重要,谁负责培养呢?父母。
看看这个案例:
因为便秘,小女孩在拉臭臭前总不愿用力,怕一用力屁股就疼。母亲本来是想化解女儿的害怕,可不管怎么安慰、怎么保证,女儿就是不愿使劲。看着女儿哭哭啼啼的样子,母亲的心疼与焦躁混合在一起,突然就成了愤怒:“算了,你不肯听妈妈话,那就疼着吧!妈妈不管你了!”话语一出,女儿哭得更大声了。
大部分父母的解读是,孩子坏脾气上来了,就是个讲不通道理的小犟驴,案例中这位妈妈就是因为这样,硬生生被孩子激怒了。
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家长情绪的影响;所谓孩子的坏脾气和不讲理,也大多来源于家长自己处理问题的急躁和情绪化——而这两点,才是这位妈妈被坏情绪裹挟着走向失控的真正根源;同时,由于自己的失控,她无形中给孩子上了一堂糟糕透顶的情绪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