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发育的不同时期,会展现出各种有趣的行为,经常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百思不得其解。
聪聪妈遇到的问题,许多母亲也有同感:“我的宝宝喜欢在睡觉时手捻着被角,有时还要闻一闻我的头发”;“我的宝宝喜欢袍着毛绒玩具,走到哪儿都要带着”……面对这些情况,有的妈妈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宝宝安全感的自我实现方法,等宝宝大一些,注意力就会被更多有吸引力的事物所分散,这些“喜好”自然也就消失了;有的妈妈却认为这是宝宝的安全感出了问题,才出现了这样的行为,不可小觑!
那么,宝宝的行为究竟是不是正常的呢?
首先,依恋是特征。我们要了解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宝宝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聪聪现在应该是处在幼儿期,主要特征就是依恋。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宝宝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开端,而且较其他时期发展得快。幼儿期的发展如何,对将来各阶段的发展影响巨大。大量研究表明,这期间发展的母婴依恋、母婴联结、母爱剥夺等,是影响婴儿情绪、社会性行为以及性格特征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依恋和矛盾共存。0—1岁的婴儿是“信任”与“怀疑”相对峙的时期,这时宝宝极为软弱无助,非常需要成人的照料。如果父母的照料是一贯的、可靠的和可预见的,让宝宝顺利发展形成信任感,那么当母亲离开宝宝视线时,宝宝就不会过分紧张焦虑。1~3岁的婴儿是“自主”与“羞怯”对峙的时期,他们将自己作为主体,与周围人区分开来,开始对自己做出评价,形成自我意识,也就是他们自己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但是对成人的依恋依旧。
再其次,依恋有其目标。1岁以前的宝宝依恋对象从没有特定的人或物开始。逐步发展到母亲和其他熟悉的家庭成员,1岁以后的宝宝依恋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目的性,开始有意识地参与。此时,宝宝积极地运用自己所有的感知觉,对依恋对象亲近、接触,表现出深切的关注,通过与母亲的长期相互亲昵,形成了关于自己与母亲的亲密情感。这时,当母亲离开视线时,宝宝会通过各种与母亲相关的方式来抵御分离的焦虑。就像我们的主人公聪聪所表现的那样,从最初处于低级阶段(0~6个月)时对自身物品关注,到逐步区分出母亲与他人。密切关注母亲,对母亲产生更深的依恋。这时,一旦母亲离开视线,聪聪就借着接触母亲的物品、气味来抵御分离的焦虑,以维系与母亲的感情联结。明白这些,聪聪在不同时期的各种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