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护理 > 小儿尿床的那些事儿

小儿尿床的那些事儿

2014-09-30 16:42:13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护理

前些天,乖乖网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咨询孩子尿床的问题。他说,自己的孩子2岁多,晚上常尿床。上幼儿园小小班后,情况更为严重,有时,一周要尿四五次床。

这位家长的遭遇我感同身受,因为女儿3岁前,也常尿床。由于从小没给她养成把尿的习惯,使其躺卧无法排便的条件反射不能建立,加之其夜里起床困难,因此,无论对她还是我们来说,夜里把尿,都是件困难事儿。为此,我曾一度担心,好在,随着年龄增长,女儿已不再尿床,排便行为也自觉、规范了许多。现在,她睡前通常会主动要求小便,即使偶尔忘记,只要我们提醒,也会很配合地完成。当然,面对这一转变,我们也毫不吝啬地表扬、夸赞。久而久之,小家伙就在自觉排便与享受表扬之间形成了 一种良性的行为模式。

此外,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孩子的排便方式。考虑到信中提及的孩子刚入园,有可能伴有入园焦虑,而入园焦虑容易导致行为习惯的倒退,因此,加剧的尿床行为也可能是一过性的,待焦虑消除后,自会得到缓解。

孩子尿床,家长不必过于忧虑。因为,时间会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即使没有及时为其养成把尿习惯,尿床行为也不会拖到多大年龄。但对于有些家长采用嘲讽式的教导方法,我认为极为不妥,比如,这些家长会在起床后故意给孩子看其“画”的大“地图”,并对他取笑、挖苦,试图对孩子产生一定刺激而杜绝其不良行为的产生。但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即便是善意的,也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形成焦虑情绪,而在压力之下,孩子更不能自主地控制排便行为了。

最近,我通过网络听了师范大学老师讲授的精神分析课程,其中谈到肛欲期孩子的排便训练问题,才明白,原来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排便行为,并非只关系到孩子的情绪。从长远看,家长对孩子排便行为的反应还会影响其今后的人格发展。因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1~2岁的孩子处于肛欲期,此时也正是家长开始训练其养成排便规律的时期。

如果孩子在肛欲期受到的排便训练过于严格,比如,一尿床就遭到责备和训斥,或家长对其排便的时间、卫生等过于苛求,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具体表现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吝啬、洁癖、易怒,具有暴力和攻击倾向等。

反之,如果孩子在排便训练时经常受到表杨,比如,看到孩子主动要求排便就夸奖,有进步便及时表扬等,则孩子较容易形成肛门排出型人格,具有乐观、大方、博爱等性格特点。

看来,对待孩子尿床,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干预方式,较早地给孩子养成把尿习惯,建立起躺卧无法排便的条件反射,那当然好。倘若已错过时机,那么,顺其自然也无妨。只是,无论是积极千预,还是顺其自然,都应注意不要过分苛求孩子,更不要对其讽刺、责骂,要多点儿宽容与耐心,以免孩子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