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爱的宝宝经常出现打小朋友、摔东西、欺负小动物、揪大人头发、咬人等现象,您会怎样处理呢?
这些行为都是宝宝暴力倾向的最初体现。面对有暴力倾向的宝宝,采用哪些方法来消除宝宝的暴力倾向呢?下面的3个案例将会给您一些教育方法的启示。
情景再现1:
周末,妈妈带着不到2岁的铭铭到小羽家里玩儿。铭铭想玩玩具,可小羽却用双手护得紧紧的,一个也不给铭铭玩儿。铭铭气得张嘴就要咬小羽的胳膊……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看宝宝又要咬人了,生气地一把将铭铭推倒在地上,铭铭坐在地上一边哭着一边使劲儿地撕扯者妈妈的衣服。
好妈妈的做法:
看到宝宝生气了,妈妈赶紧从包里掏出小卡片来,要和宝宝玩摔卡片的游戏,看谁摔得响。宝宝先是噘着小嘴扔,慢慢地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专家点评:
宝宝在生气时打自己的头、揪妈妈的衣服或打别人等表现,都是在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正是2~5岁年龄阶段宝宝的特点。如果宝宝个性很强,表现得就更加强烈一些。只是这些动作不太恰当,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也会影响宝宝和别人的交往。如若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采用暴力的
正确的方法是教给宝宝一些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弱宝宝攻击行为的次数和强度。比如,当看到宝宝有消极情绪时可以及时地和宝宝聊聊天、和他一起做些有趣的游戏等,给宝宝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合理宣泄的出口。
情景再现2:
2岁的浩浩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沙子,浩浩想让小朋友用玩具车把沙子运到自己刚刚挖好的“地道”里,可是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浩浩急得伸手就给了小朋友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