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算是门诊很常见的主诉之一,发作大都在傍晚后,70%都痛在脚——小腿、大腿、膝盖等位置,双脚一起发作居多,也有单侧的情况。疼痛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长达一小时,且反复发作。大约20%的孩子曾经有这样的困扰。
6岁的阿德,白天总是活力旺盛,晚上睡觉前却常哭诉“脚痛”。程度有时轻有时重,位置也不很固定,严重时可以在床上打滚加哭天抢地,直到妈妈拿万金油搓揉,要半小时才能够入睡。然而第二天又一点事都没有,到学校依然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向亲朋好友打听后,妈妈知道这是所谓的“生长痛”,欣慰了:阿德在同龄孩子当中不算高,生长痛正好让他发育更好,痛一痛也值得。
如果生长痛真如阿德妈妈所认为的跟“长高”有关,那么全世界生长痛最严重的,应该就是奥尼尔或姚明等篮球巨星吧!
事实并非如此。
“生长痛”这个毛病,好发的年纪在3~12岁,高峰期大约是6岁。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儿童期生长最慢的时候;3岁前以及12岁之后的青春期才是生长比较快速的阶段。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生长痛其实与生长没有多大关系!
生长痛时常发生在两种孩子身上:活泼、运动量大的儿童,以及特别爱撒娇、情绪化的小孩。而上述这两个因素,足以解释生长痛的起因。
有人做过研究,将曾经抱怨生长痛的孩子分成A组,没有这个毛病的孩子归类为B组,接着进行一个用物体压迫四肢的测试,来考验孩子对于“疼痛”的忍受度。结果显示,A组的孩子很怕痛,而且爱哭,稍微一点重量刺激就嗷嗷叫,直喊救命;反之,B组的孩子就冷静许多,相对也比较耐痛。
引起“生长痛”的神秘面纱由此解开。原来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因为白天在学校快乐地追赶跑跳,腿部肌肉频繁使用,造成了轻微的肌肉发炎和酸痛。但小朋友玩疯了根本没感觉。直到下午放学回家,甚至晚上快睡觉时,才进入情绪脆弱模式:疼痛感突然上升,开始哭闹,等着妈妈来抚慰。
心灵脆弱的时候,哪里都可能酸痛。除了腿部之外,有些孩子还会喊手痛、头痛、胸痛、肚子痛,但不管是哪里疼,只要经过妈妈的温暖搓揉之后,几乎都可以自行缓解,隔天醒来,食欲正常,活力旺盛,完全就是健康的模样。我们医院有位同事说,生长痛应该正名为“妈宝症候群”,好像还挺贴切的。
也就是说,解决生长痛问题关键还是从“心”做起,睡前对孩子温言软语,多多拥抱,让他内心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生长痛就会自动消失。
当然也可借由触觉刷、冰敷、温和的纾缓药膏等等,辅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消除被夸大的疼痛感觉。
许多妈妈因为担心,或者忍受不了孩子的哭叫,会要求医生给孩子开止痛消炎药。这种情况,偶尔为之倒也无妨;最怕的是过度使用,因为如果孩子并非生长痛,而是有其他疾病,则可能蒙蔽症状,延误就医时间。
跟生长痛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 疼痛的部位固定在某处;
2. 疼痛永远只局限于单侧;
3. 连白天也抱怨疼痛;
4. 外观上有变化,如红肿、发热等等。
若符合上述四项中的一项,就必须请小儿科医师查明,看看是否属于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