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护理 > 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安慰物”

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安慰物”

2014-12-02 16:12:52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育儿知识
标签: 育儿知识    早教育儿    家庭育儿   

不管去哪里,琳琳总是抱着一个大枕头。这个枕头几乎与她同高,上齐额头,下顶脚背。要是没抱好,不是碍着视线,就是不小心把自己绊倒。磕了头,摔了跤,也是常有的事。为了让她放下这个大枕头,妈妈软硬兼施,想尽了办法,不过终究拗不过小家伙。

这个大枕头对琳琳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安慰物”。很多两三岁的孩子都会有个特别喜爱的物件,比如毛绒或布艺玩具等,有的孩子甚至会跟这个安慰物煞有介事地聊天,仿佛那是他的一个亲密伙伴。孩子的安慰物一般都非常柔软、温暖。这种柔软、温暖的物品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给他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因此,安慰物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过渡物,它甚至可以部分地替代妈妈的“功能”。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若有个安慰物在手,孩子的内心会安定许多。尤其进入陌生环境,与陌生人相处时,这个安慰物更是至关重要。

理性看待孩子的“安慰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内在的安全感建立得越来越好,内心越来越强大,他们会逐渐摆脱对安慰物的依赖,勇敢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孩子依赖安慰物只是个阶段性的问题,一般不用管,耐心地等待他自行解决就好了。

大多数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不会太高,玩得高兴了,或者有他最亲近的人陪在身边时,他们常常会忘了他的安慰物。也有个别的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延续的时间比较长,甚至到五六岁都舍不得放弃。这与家庭人文环境好坏,以及家庭成员对待孩子安慰物的态度有关。通常,成长在家庭关系良好、夫妻恩爱,爸爸妈妈给予孩子足够关注与爱的家庭,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更低,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需要安慰物。相反,处在家庭关系混乱、冲突频繁,孩子被关注度比较低的家庭,因为无法从爸爸妈妈身上获得足够的正面能量,孩子安全感建立不好,他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如果我们无法接受孩子的安慰物,总想急速地逼迫孩子摆脱安慰物,也会导致孩子内心更加恐慌,强化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

当然,孩子也可能自发地寻找一个安慰物,在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通过这个安慰物替代爸爸妈妈,给他心理支持。这是他走向独立的一种尝试。既然孩子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当孩子进入某些特定环境时,主动为他寻觅一个安慰物。比如,在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时候,如果幼儿园允许,可以考虑给孩子带一个安慰物,借助这个安慰物帮助他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当然,每个幼儿园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用别的东西替代。比如给他画一幅画,写一句话,揣进他的小兜里,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