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内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手,程琳在80年代以乐坛先锋的角色创造了诸多辉煌成就,属于她的那些经典歌曲《小螺号》、《信天游》、《酒干倘卖无》等流传至今,仍饱含着强大的音乐生命力。带着多年深厚的二胡国乐功底,她走访各国,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交流、合作,推出了《比金更重》、《世界公民》等名扬海内外的代表作品。
音乐和灵魂在同一条路上
程琳的音乐饱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她说,音乐跟人一样,没有灵魂的音乐光有躯体是很容易被人忘记的,“我希望不管多少年后大家仍然爱听我的音乐,它每次能感动自己,能感动别人,也能抚慰人心。”
也许她正是秉着这样的信念创作着属于自己的歌曲,走着不同于常人的路,简单而不浮夸,她的音乐就如她的人一样,始终用最简单、纯洁的想法履行着。是的,没有爱和纯净的心灵,在时光的消磨下人总是容易麻木,尤其是对艺术。她说,“艺术是用来启发人性的,它不是一个纯商业的东西,没有高贵的心灵怎能生出高尚的‘艺术品’呢!?”程琳就是这样,她始终追求的是像一位音乐家一样真正的创作。
女儿是我灵魂深处生的
母爱的伟大不言而喻,很多时候母爱是孩子前行的力量。然而,程琳所绽放出的母爱不是“血浓于水”的禁锢,而是用爱和勇气来注入和浇灌的母爱。她说,“我常常问可儿,你身上别人永远不可夺走的东西是什么,可儿说是‘爱’,我就特别高兴听到这句话,我常常跟可儿说别人不可夺走的除了爱,还有快乐、灵魂。所以可儿‘不是我肚子里生的,而是我灵魂深处生的’,对我和可儿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像天使一样,可儿降落到程琳的灵魂深处,她的到来带给了程琳无穷无尽的爱、无穷无尽的快乐。同时也给程琳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天使》这首歌曲就是因为可儿而有,《比金更重》这首歌也是因为可儿带来的灵感。她说,“包括再次唱《酒干倘卖无》的时候会有新的感情注入,这也是因为可儿带给我的改变。”
社区如果好了,整个社会就会慢慢地变好
与此同时,程琳开始关注小朋友,甚至给小朋友写歌。从可儿1岁多的时候,程琳就开始给孤儿院捐钱,和很多孤儿院都长期保持联系。程琳的生活就是这样被爱深深包围着,她说,“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多少物质条件,而是给他真正的时间。我和可儿每个星期天都会给小朋友免费上课,给他们做手工、唱歌,让我们的社区变得很美好。试想,如果我们大家可以把小朋友互送交换在各自家里,这其实就像是社区都在互相交往。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社区,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主要因素,社区如果好了,整个社会就会慢慢地变好。”
慈善是一种习惯
如果说歌唱事业是程琳的艺术之路,女儿可儿让程琳找到了爱的归属,那么慈善也许是她将爱进行到底的决然。对于程琳来说,在她的音乐和成长中,有很多人给予她爱和帮助。她说,“我接触到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但他们从事于帮助孩子的工作,这些人是我的英雄、我的偶像。”
自然而然,程琳有感于曾经帮助于她的人们,如今她也决然选择做一位敢于奉献的人,这是一种力量和勇气。她说,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些爱的话,这些孩子就会回馈给社会很多爱,所以我们需要去爱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一个用灵魂行走歌唱的女人,总会让人充满疑惑,我们好奇于她的成功,她的与众不同。但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就会明白她做的只是——程琳。她说,“慈善是从小的一种习惯和一种概念,有时候你越去分享,你就会得到的越多,因为你只有在想去分享、给予他人更多的时候才会去争取更多。所以我经常跟自己说,我拥有很多,所以我要去分享。”
我会种下爱的种子
人生的旅程中,有些路并没有捷径。对于程琳和女儿可儿来讲,生身父母是谁这个问题也是早晚都要面对的事情,程琳明白如此,但她更清楚自己对可儿的爱就是让她幸福快乐,让女儿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她说,“我从来没有向可儿隐瞒她的身世,如果有一天可儿对生身父母产生疑惑,或想去找他们,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她,如果能找到那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找不到,我也会种下爱的种子,让她明白她的亲生父母也是爱着她的。”
作为一位歌者,同时作为一位单亲母亲,在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路途中自然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和坎坷,她说,“我也有艰难的时候,比如说可儿生病的时候,需要去医院我抱不动她,就觉得很艰难。但其实我身边也凝聚了很多帮助我的人们,比如说阿姨、亲人、助理等。因此,我们从来不觉得缺什么,可儿有时候问我说‘爸爸’呢,我说每个人都有爸爸,只是你的爸爸没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是,你是你的爸爸妈妈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这样坚强的女人,也许只有在遇到可儿生病的时候会变得脆弱。但在困难面前程琳从未惧怕,她仍旧是坚持自我的程琳,这不仅仅体现在她的音乐上,也彰显在她对另一半的“定义”上。她说,“我跟可儿说,如果有缘分的话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位爸爸,如果没有找到,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因此而黯然神伤。我和可儿经常会全世界旅游,做很多服务类的工作。未来可儿的爸爸也一定要是位有爱心的人,懂得爱别人的人,如果他是这样的人,我们才会接受。”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我跟女儿可儿除了是母女,也是好朋友。我觉得对待孩子,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孩子身上,我们首先是希望她做一个开心的、自由的、快乐的人,然后希望她自己要有爱,有服务精神,要想给别人做什么,她才有动力。
在我家周围有很多哈佛大学毕业的年轻孩子,我就会好奇地问:“你爸爸妈妈是怎么把你们教育得这样好?”他们说,不是他们有多少钱,最重要的是他想成为哪种人。这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很多时候不是父母有钱就能教育好孩子。
可儿8岁不到已经去了将近10个国家,她到处跟着我跑。我觉得孩子不需要豪华的车,孩子需要跟父母在一起,我听她讲话和观察她,让她随时都知道我是她的依靠。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和沟通其中的原因,这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去做某件事。从这方面来讲,我没有天天开着车满北京跑,去载她学这个学那个,我们学的东西都是在我们家院子里学的,上画画课、上芭蕾舞课都是在我们家附近,因为我不希望孩子太辛苦。
同时,我也不愿意牺牲孩子的幸福而让她成为我希望中的样子,我会启发她,并且她愿意这样做。前不久我和可儿看了一部电影《蓝精灵2》,我深受感动,人们可以为了爱而改变。对于我们和孩子之间,我们亦该如此。
说到我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就是:人要有信仰和有追求。如果一个人有了信仰有了希望,她就会充满活力。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很容易会陷入负面情绪,而有了精神追求会希望自己得到升华。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很容易被城市的浮躁所牵制,但我们可以适当地离开城市,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当你看到大自然你就会看到大自然的超强力量,心灵也会对自然产生一种敬畏之情。我每次到大自然中去,自己的心灵都是一种放松。
最后我要给妈妈的心语就是:不要去跟别人比,要对孩子多花些时间,要充分地给孩子爱,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长翅膀,然后送他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