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读小学4年级,是班里的明日之星(综合发展前10名),可我发现她最近越来越看重输赢,无论是考试成绩、运动会名次,还是手工评比,只要输了她就闹情绪。我该怎么做呢?
解答一:
好胜心是激发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如果缺乏好胜心,孩子不敢竞争,做事就不会积极,难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但如果孩子凡事都想争第一,一旦失利就情绪低落,难以客观看待问题,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
从实践看,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与家长或者其他“重要他人”有意无意间传递的高期待、高要求有关。因此,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家教观念,调整心态。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当孩子遭遇失败时,既要引导他理解成长比成功重要、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重要,又要帮助他从失败中找出积极因素,在挫折中成长。比如一张试卷有意义的部分正是你做错的那几道题,因为它把你的知识点漏洞明晰化,或者也在提示你,学习方法需要调整。
总之,家长要辨证地看待孩子的好胜心,除了培养孩子“想要赢”的积极心态,还要培养孩子“输得起”的勇气。
解答二:
很显然,你闺女心中,已经有了一条输与赢的明确界线:赢的是好的,输的是不好的!
其实,不仅是你闺女,包括我们在内,心中不也很清晰地有这样一条线吗?于是,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赞美孩子,希望他越来越上进,越来越优秀,最后成功。殊不知,当我们对成功如此青睐时,实际上也是在告诉孩子,失败是不好的,家长的态度最容易内化成孩子的态度,再加上周围人普遍崇尚成功避免失败的价值观,孩子会变得“黑白分明”。
要想让孩子不那么看重输赢,父母先不要那么看重,对于孩子的成败,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取得了成绩,可以鼓励,但不要夸张,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孩子失败了,理解他的感受,同时,以一种真正接纳的胸怀面对他。注意,是真正的接纳,而不是伪装出来的风凉话。相信,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无条件接纳时,他就不再那么看重输赢了,而是能接收到输赢背后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