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您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吗?

您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吗?

2015-02-02 13:21:39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移动版浏览
标签:

精神世界不能缺氧

蒋恒秋(6岁女孩的妈妈):有那么严重吗?有些孩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有些孩子父母双亡,在孤儿院长大,不是照样有出息吗?

主持人:个案不能代表全部。我手头有一份资料,正好能回答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孤儿院里的孤儿尽管物质生活一点不差,甚至要好于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有父母的孩子,可是他们明显存在行为上的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与人互动、无法学习知识、情绪低落、容易与人冲突、不守规则等。心理学家招募女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孤儿院去给这些没有人爱的孩子洗脸、梳头、拥抱他们、亲吻他们,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行为偏差得到了明显的纠正。听上去很神奇是吧?请沈博士为我们解读。

沈子辉:这些孤儿出现行为偏差,并不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他们的行为偏差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外化。他们没有被接纳,没有被关爱,没有被关注,没有被承认,没有被欣赏,没有被赞美,没有被鼓励,没有被表扬。他们的内心世界里由于缺乏接纳、爱、关注、承认、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精神营养,导致他们的“精神的人”营养不良。这种精神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严重缺乏,孩子外表虽然与人一样,但是他们的“精神的人”没有发育或发育畸形。这个案例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的精神供氧者是每个家长必须扮演的角色。遗憾的是,尽管许多家长无意识地成功扮演了这个角色,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忽略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精神供氧四件事

李家兴(10岁男孩的爸爸):我明白了,只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不算合格的父母。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现在我好像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了。

周海均(5岁女孩的爸爸):请沈博士明示,怎样做孩子的精神供氧者?

沈子辉:刚才所说孩子“精神的人”,指的是孩子的人格。人格发育是否健全,决定了孩子能否适应群体生活,能否遵守人类群居的规则,能否按社会的要求来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精神的人”能否发育成长,主要取决于在孩子的主观世界里所形成的“自我观念”,也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孩子认为自己很好,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聪明能干的,自己的形象潇洒漂亮,自己是受人欢迎的,等等,他就会产生学习知识和群体规则的热情,以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反之,当孩子形成的自我观念是负面的,也就是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好,他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能干,自己的长相不如别人,自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这样他就会停止正面成长,而会从其他方面寻求解脱,比如与人冲突、打架、泡网吧、喝酒、抽烟、沉迷网络游戏等。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格外重视孩子自我观念的形成。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第一,无条件地爱孩子。爱,是生命的阳光。当孩子被家长无条件地爱着,他会产生安全感,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会喜欢他自己,由此他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样他才能产生学习知识、探索周遭环境的欲望。而那些缺乏爱的孩子,会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不够好,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感觉自己是劣等的,从而产生自卑感,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极其恶劣。这样他们就没有动力去学习知识,也没有兴趣去探索周遭的世界。他们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品尝生命带来的痛苦。

第二,不断确认孩子的优点。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有哪些优点,那么就要不断地告诉孩子,他身上有这些优点。当家长反复确认孩子的这些优点时,这些优点就会慢慢地在孩子身上产生,进而放大,最终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成为孩子的人格特质。这是一个神奇的法则。

第三,不断地鼓励孩子。勇气和自信是孩子学习与成长必备的心理素质。但是没有人生来就具备勇气和自信,勇气与自信,最初是被鼓励出来的。鼓励是家长每天要做的事,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消除孩子害怕失败的恐惧感,燃起孩子探索未知的热情,使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逐渐建立起自信与勇气。

第四,欣赏与表扬孩子。当孩子有了优良的表现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时,家长应该及时地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会产生再做此行为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的冲动。当家长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时,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会对孩子产生向上的推动力,他会燃起继续努力的热情。

主持人:前一段,有人在网上发起过一个讨论,题目叫《父母皆祸害》,跟帖者有7万之众,控诉父母的种种不是,但是没有人控诉父母不给饭吃,不给衣穿,不给房子住,也就是说,没有对物质条件不满,他们不满的,无一例外全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精神氧气的不足。听了沈博士的讲解,我们都应该反省反省,我们是合格的父母吗?我们给过孩子完整的父母恩吗?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